根与魂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50527 20150527

 

支持单位:
国家文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

主办单位:
国家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河南省文化厅

协办单位:
 

为庆祝 “申遗成功十周年”及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办单位一连两周於多个地点透过展览、展演、手工艺工作坊及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向澳门巿民展示河南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13日至28日
查询:8399 6699
活动开幕式将於6月13日上午11时假澳门银河TM东翼广场举行
各项活动免费参与

单张下载

活动  

日期

时间

地点

内容

展览

13-28/6

10:00-22:00

「澳门银河TM」东翼广场

河南省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

展演

13-14/6

17:00 (13/6)
11:00(14/6)

大三巴牌坊

河南省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演出

专题讲座

14/6

14:30-15:30

郑家大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保护工作专题讲座

手工艺展演

14-28/6

10:30-13:30、14:30-17:30

卢家大屋

剪纸、木板年画、灯笼张

手工艺工作坊

20,21,27,28/6

10:30-13:00
15:00-17:30

郑家大屋

教授剪纸、木板年画、灯笼张等工艺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项目简介2015:

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据《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其诞生於北宋,盛於明、清。其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充分彰显了中原劳动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
 

灯彩(汴京灯笼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汴京花灯兴於隋唐,盛於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绘制的各种彩灯,体现了北宋彩灯的兴盛。汴京灯笼张造型和制灯技艺均源於开封传统民间彩灯造型,线条稚拙、色彩喜兴,寓意吉祥、风格独特,深受大众喜爱。
 

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艺术。以河南西部的灵宝、卢氏、陕县等地为代表的豫西剪纸具有以黑为贵的独特风格,深受群众喜爱,被广泛应用於婚俗、祈福、祝寿、避邪、祈雨等生活实践中。
 

泥塑(淮阳泥泥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淮阳泥泥狗又称陵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它题材丰富、造型古朴、具有神秘色彩的特点,被认为是代表祭祀人祖和生殖崇拜、图腾文化的象徵物。有各种造型的飞禽走兽两百多种,代表作有人面猴、兜肚猴、四不像等。
 

汴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亦称“宋绣”,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作为北宋都城,其皇宫设有“文绣院”,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汴绣也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

麦秆剪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又名麦秆画,据考原属宫廷工艺品,其渊源可溯至隋朝年间。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唐三彩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时期彩色釉陶艺术品的总称,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为主,故称之为唐三彩。其种类以人物、马匹、骆驼、器皿最具代表,造型丰腴端庄,色彩绚丽灿烂,装饰极妍尽美,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棠溪剑历史悠久,在《史记》、《吴城春秋》等典籍中均有记载。其铸造技术独特,承袭了古代手工千锤百炼、金属改性的工艺,具备“强、韧、硬、弹”四大突出特点,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和艺术价值。
 

黄河澄泥砚——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黄河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是我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宋代李之彦《砚谱》云:“黄河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其拥有四大特点:一是质地坚、二是发墨好、三是色彩奇、四是雕刻美,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秦氏绢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秦氏绢艺始创於明崇祯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传承历史。其作品精巧别致、做工考究、技艺精湛,观赏和收藏价值兼具。尤其构思讲究“气、韵、味、趣”,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的文化特质,即气正、韵高、味厚、趣雅。
 

 

补充资料: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人类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於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於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以少林功夫、太极拳、豫剧、钧瓷烧制技艺、汝瓷烧制技艺、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9年底,基本完成非遗普查工作,发现各类线索180余万条(其中基本立项22余万条)。截至2014年度,河南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8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708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4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53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922名。

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5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3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25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68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

为配合有关演出的顺利进行,大三巴遗址、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及墓室将於六月十三日及十四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暂停对公众开放,敬请市民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