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教育”,是國民政府時期在國民黨、政府倡議下,訓練總監部和大學院(後為教育部)主導下,各省縣(市)教育部門參與下,在各省縣(市)學校中對在讀適齡青少年進行“童子軍”或“軍事教育”的一種課外課程。1932年之前,廣東軍訓教育在全國軍訓教育系統中的地位逐步由“中心”走向“邊緣”。被邊緣化的粵省軍訓教育不斷自我調整,藉以達到歸屬和靠攏中央軍訓組織系統的目的。1932年,陳濟棠上台,廣東軍訓教育進入本土化階段,“本土”的目的是實現粵省軍訓教育“獨立化”,具體措施是“四步走”戰略。廣東軍訓教育本土化並非“事出偶然”,它是教育順應政治、政治人物干涉教育,以及央地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