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研究從十八世紀開始,瑞典東印度公司來華大班的貿易者身份。1732年,大班科林‧坎貝爾隨着第一艘來自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開啟貿易;大班格魯布和大班林待則見證了貿易的黃金階段;至十九世紀初,龍思泰經歷了該公司在華貿易的最後時光。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大班對推動十八至十九世紀早期的中瑞貿易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各階段大班的貿易者身份,不僅受清廷制度的制約,也受不同時期廣州口岸中西貿易環境的影響。通過對此時期瑞典公司大班的航海日記、信件等記錄的分析,形成十八、十九世紀中西貿易下,廣州、澳門口岸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語境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