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詳細資料

標題
從出土冠、冠飾看新羅與中國、百濟官品冠服制之關係:東亞視角下的百濟官品冠服制(三)
作者
戴衛紅
簡介

五至六世紀,新羅出現了繁盛的金冠、金銅冠文化。這一時期,新羅時期和十六國南北朝交流緊密,在官品冠服上關係也十分密切。中國步搖冠由步搖冠架與皮質或絲質籠冠或冠帽配套使用,新羅的典型金冠,也是帶冠、冠飾、冠帽配套使用,最裡層是金質高弁形冠帽,金質鳥翼形的插飾部分插入冠帽的前立飾部分,最外層則是金質步搖式帶冠。中國出土步搖冠搖葉中,慕容鮮卑的金步搖飾品多綴飾桃形搖葉,而高句麗的金步搖飾品則多綴飾圓形搖葉。而在新羅金冠的帶冠和冠飾上,均有步搖花上的搖葉,韓國學者稱之為“瓔珞”。這種瓔珞的形狀,多為圓形。在新羅出土鎏金銅冠和銀冠有“羽毛狀”的華麗裝飾,這受到高句麗的影響。百濟和伽耶出土金銅冠帽中出現白樺皮製內冠和冠帽,在新羅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白樺皮製冠帽,並不是只用來陪葬的明器,它們可能就是貴族王室平時日常所佩戴的冠帽,受到流行於北方民族的樺皮文化的影響。六世紀中葉,典型的“山”字樹枝形的金冠和金銅冠在新羅消失。從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只有在距離新羅首都慶州比較遠的地方墓葬中,出土了少量的、變形的金銅冠和銅冠。這與七世紀中期以來新羅實行唐朝衣冠制有密切聯繫。

關鍵字
新羅;金冠;樹枝形立飾;鳥翼形冠飾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