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詳細資料

標題
明清時期澳門三軌並行課程傳統的形成及其影響
作者
郭曉明
簡介

學校教育及其課程與澳門文化之間,歷史上一直存在一種互為包含和相互推動的關係。澳門最早的知名教育機構——聖保祿學院創辦於十六世紀,以聖保祿學院、聖若瑟修院和馬禮遜學堂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學校的課程,是澳門課程傳統中最早、最有影響的一支,它重視宗教、拉丁文、葡文、中文和英文,同時引入科學、體育和藝術課程,對澳門文化的構成及其演化帶來重要影響;十九世紀末華人的蒙學教育及其課程的影響,尤其是以陳子褒蒙學書塾為代表,推動了以蒙學教育為代表的傳統儒家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型;而葡文學校及官立學校在十九世紀末形成以重視葡語和葡國文化為特點的課程傳統。此“三軌”課程來到澳門,時間先後有別,影響大小不一,但於十九世紀中晚期齊聚澳門之時,形成了澳門“三軌並行”的課程傳統,三者交相輝映,不僅共同構成澳門文化的不同面向,也成為澳門文化血脈演化的內在動力。

關鍵字
澳門;明清時期;中小學課程;課程傳統;文化演化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