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之初,以軍功地主為核心的豪族集團為了死後永久延續生前的威福,試圖構建一個把人間各級官府原封移植的地下冥府。雖然司冥的最終掌控者仍然是天帝,但對冥界秩序的維護權力已經下放到地下二千石、令、丞的手里。但到了東漢中期之後,原於民間信仰和宗教的《太平經》繪製了一個全新的冥府藍圖,完全拋棄了對人間各級官府復刻,以一個掌管天下亡靈的“土府”做為冥府,平時密切監視人間生靈的功善和過惡,以備死後清算,獎善罰惡,施報於子孫。這個藍圖雖然沒有在民間信仰中實現,但產生它的思潮蘊育着把冥府從天上轉移到地下的嘗試。於是最晚在漢靈帝時期,出現了“五岳治冥”和“死人屬東太山”的地下冥府雛形,而後者則是以“太山府君”為冥府主者的地下冥府的先聲,從此冥府便從天上移到了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