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絲綢之路高度發展的明至清前期(1368-1840年),由於明清政府於1522-1840年實行廣州一口貿易政策,所以中國絲綢從廣州出口、經澳門中轉往全球貿易,從而拉動廣東絲織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全國三大著名絲織業中心之一。據史料記載,當時廣東的絲織製造作坊和工廠已達到142家,並有了陳啓沅兄弟創辦的中國近代第一間繼昌隆機器繅絲廠,製造出絲布、紗羅、色絹、色鍛、布絹、綾絹、紵絹、緞絹、錦緞,全銀緞、錦綺和牛郎綢等10多種絲織品,而且質量超過福建和三吳(江蘇的蘇州、常州和浙江吳興)兩中心,贏得“蘇杭皆不及,故廣紗甲天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