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東亞海域的貿易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東來的西歐殖民者為爭奪中國的絲綢與東南亞的香料,展開着一場激烈的商業競爭。留居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利用其地理優勢,積極開展澳門與廣州、日本、東南亞的海上貿易。他們以澳門為中心,把從馬六甲載運來的香料、檀木、蘇木等貨物經澳門輸入廣州,換取中國的生絲、絲織品等,然後運到日本、菲律賓等地進行交易。當1639年喪失日本貿易、1641年馬六甲被荷蘭殖民者佔領後,葡萄牙殖民者又把澳門的貿易延伸到東南亞邊遠的群島地區,把在望加錫與帝汶等地攫取的香料、檀木等販運到廣州貿易,以維持其在亞洲海域的殖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