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春季刊

詳細資料

標題
辛亥民元建政是以“國會”為中心
作者
袁剛
簡介

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際,追溯反思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時的政權建設很有意義。民國是由各派力量聯合建立,而非一黨一派所包辦。武昌起義後聚集上海的立憲派精英首先提出組建有如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費城十三州會議式的會議機關,經各方磨合終於成立了具有臨時“國會”性質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會”,未獨立的北方省份的諮議局也派來代表參加。辛亥民初建政的所有重大舉措都由臨時“國會”審議票決,如選舉臨時大總統、組織臨時政府、批准南北和議及清帝《退位詔書》、制定《臨時約法》等。以“國會”為中心建政與立憲派在辛亥前發動的大規模國會請願運動的訴求一脈相承,卻與同盟會革命黨人建立統一軍政府的方案相左。現代民主政治就是議會政治,民元以代議制國會統合各方,通過和議實現了政權的和平轉移,體現了民主,也實現了五族共和國家統一。臨時國會對兩任臨時大總統都進行了有效監督和制約。臨時政府北移後,用半年時間在全國範圍舉行了大規模議會選舉,使臨時國會通過民選成為擁有參、眾兩院的正式國會,議會黨團經整合初步形成兩黨制。但在進一步制定正式憲法選舉正式大總統的關鍵時刻,因政爭無法以國會博弈機制解決而使制憲進程中斷,袁世凱解散國會,以軍事實力公開獨裁直到稱帝。孫中山不斷革命、不斷北伐也訴諸武力,民國自此陷入戰亂。為甚麼就不能通過國會博弈機制民主形式來票決勝負,協調不同政派不同利益呢?筆者通過歷史反思、比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切實確立國會博弈機制才是我國民主建政的必由之路。

關鍵字
-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