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歷史為線索,對20世紀上半葉德國傳教士漢學家商格理(Joseph Stangier)、薛田資(Georg Maria Stenz)以及岳立仞(Otto Jörgens)神父所編纂的三部漢語-德語辭典的歷史、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辭典本身的特點進行了簡要的描述,並從辭典學的角度,對這三部辭典進行了評述。由於傳教士常年在中國生活、工作,他們的漢語知識主要來源於與中國人交往的語言實踐,因此他們所編的漢外辭典往往能很好地用外語說明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特點,同時也為我們今天研究漢語提供了重要的活生生的語言史料。正因為如此,這些詞典在漢學史、文化交流史以及漢語研究史上的價值都是有待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