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前,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成為第一位來華從事傳教活動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他開創了包括翻譯聖經、纂修《華英字典》、創辦報刊、開設醫館和書院等在內的多項事業,對於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對於他個人而言,自1807 年9 月4 日搭乘美國商船在澳門登岸,至1834 年8 月1 日於廣州病逝,後安葬於澳門,他將自己五十二歲的短暫一生完全交給了傳播上帝之愛的事業。在華二十多年中,馬禮遜的傳教活動一度受到清政府、天主教會、東印度公司的各種阻撓。可貴的是,他不怕困難,冒着危險,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追求着自己的夢想。由於清政府對於外來宗教採取了十分嚴厲的禁教政策,馬禮遜的傳教活動多是在澳門進行的。雖然國內外學術界對於馬禮遜的傳教活動關注很多,但是專以澳門為中心的研究尚不多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為彌補這一缺失,本文擬集中對馬禮遜在澳門的文化活動進行初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