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冬季刊

詳細資料

標題
20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大師馮鋼百的生平與藝術
作者
胡光華
簡介

無論從何種角度去審視,20世紀中國美術的顯著特徵,是以革故鼎新、大規模引進傳播西方美術及美術教育為其世紀情結的,可謂多元化、多樣化美術新文化體系建構的世紀。1999年舉辦的第九屆全國美展標誌着中國美術百年的終結,也展示了這種美術新文化的架構:即中國美術品陳師曾、高劍父、陳抱一、關良、馮鋼百、倪貽德、顏文樑、李毅士、李超士、陳之佛、丁衍庸、汪亞塵、胡根天、李金髮、高希舜、龐薰、余本、滑田友、唐一禾、吳作人、李劍晨、吳冠中⋯ ⋯ 三百餘人, 無一不是留學歐美、日本回國的美術學子。由於他們的開拓和耕耘, 致力於建立西方美術的傳播機馮鋼百的生平與藝術類與西方美術品類共同澆鑄2 0世紀中國美術的基礎結構。人們不禁要問,為甚麼一個古老文明泱泱大國,會以如此博大的胸懷容納西方美術?為甚塺西方美術品類會成為2 0世紀中國美術文化的主要成份?

要回答上述問題,不妨可以用例證說明。舉凡20世紀馳騁中國美術及美術教育陣地的風雲人物, 從蔡元培、李叔同、周湘、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陳師曾、高劍父、陳抱一、關良、馮鋼百、倪貽德、顏文樑、李毅士、李超士、陳之佛、丁衍庸、汪亞塵、胡根天、李金髮、高希舜、龐薰、余本、滑田友、唐一禾、吳作人、李劍晨、吳冠中⋯ ⋯ 三百餘人, 無一不是留學歐美、日本回國的美術學子。由於他們的開拓和耕耘, 致力於建立西方美術的傳播機構和院校,奠定了20世紀中國美術的基礎,西方美術的品類才得以神話般地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文化的主要成份。因此,追蹤與探析20 世紀留學歸國美術家的藝術及其成就,便成為研究20 世紀中國美術文化建構的重要課題。

可以這麼說,20世紀前期留學海外歸國的美術家對中國現代美術文化的形成起着篳路藍縷開拓先行的決定性作用,他們大部份人留學歐洲和日本,少數人留學美洲。在留學美洲歸國的美術家當中,就建功立業、藝術成就卓越等方面綜合因素而言,當推油畫家馮鋼百(1883-1984);他對藝術的執着,經歷百歲高齡,不僅為20世紀中國美術文化體系的建構立下了汗馬功勞,作出了開拓性的基礎貢獻,培養了一批中國(包括粵、港、澳地區)的西洋美術人材,而且他七十餘年油畫藝術生涯還為20 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是20 世紀我國罕見、絕無僅有的一位百歲油畫藝術家。馮鋼百先生的藝術教育影響被及港澳及海外,迄今猶令人神往。

關鍵字
-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