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冬季刊

詳細資料

標題
晚清時代的澳門詩詞
《澳門詩詞箋註.晚清卷》前言
作者
章文欽
簡介

從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到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的七十餘年,構成中國歷史上的晚清時代。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西方列強的窺伺和侵略,清朝政府的腐敗和無能,使中國處於亡國滅種的邊緣。鴉片戰爭後,葡萄牙緊步英國後塵,於道光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1846-1849)間,強行在澳門實行殖民統治,並逐步侵佔澳門半島全部及甴仔、路環兩島。光緒十三年(1887),在英國的操縱下,葡萄牙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獲取“永居管理澳門”的權利。這樣,體現中國對澳門主權的領土所有權和統治權被強行分割,澳門從明清時代葡萄牙在中國領土上的居留地,轉變成晚清時代葡萄牙管治的中國領土,中國對澳門的主權受到嚴重的侵害。在此期間,雖然有林則徐、鄧廷楨、張之洞和吳大澂等愛國的封疆大吏,順應士紳百姓的要求,採取一些補救的措施,仍然無法挽回大局。新寧趙天錫的〈濠鏡〉詩:“航海初來借一枝,卑棲安肯室堂窺。疆臣亦有深謀慮,大局瀾翻異昔時。”生動地概括了從明清時代到晚清時代澳門的歷史變遷。本卷選入晚清時代五十九位詩人吟詠澳門的詩詞二百六十九首,亦可視為這一時代澳門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份。這些詩詞在時間上上承明清時代,下啟民國時代,其歷史文化內涵,亦可從對詩詞的作者及其時代、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中,獲得初步的瞭解。

關鍵字
-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