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中国、印度——亚洲大陆上令人神往的三大古老文明,拥有各自深厚的文化传统、灿烂的艺术瑰宝和独特的音乐体系。其音乐所采用的调式、律制、结构、体裁乃至表演惯例迥然相异,并承载着全然有别的民族、文化、宗教上的内涵寓意和悠远深邃的情感表现。但它们的一大共性在于即兴演奏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波斯的“达斯特加”体系、印度的“拉格”体系,都是在特定的调式音阶和旋律型基础上,进行即兴的演奏和演唱,且不同的调式被赋予不同的色彩特征和情绪内涵。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即兴同样是最为常见的表演技巧,如音腔变化、加花变奏、节奏渐变等,即兴能力也是评价乐人演奏水准的重要标准。本场音乐会,由来自伊朗、中国、印度的三位世界顶级音乐家组成的三重奏,为我们呈献一场将三种风情熔于一炉的即兴表演,必将带来迥异于惯常“作品音乐会”的全新体验。
三位艺术家将各执一种体现各自音乐文化神韵的传统乐器。卡曼切琴是流行于伊朗以及西亚和中亚地区的一种长颈弓弦乐器。“卡曼切”在波斯语中意为“小弓子”。共鸣箱呈碗形,由葫芦或木头制成,蒙以羊皮或鱼皮,下端有一细长支脚。近现代的卡曼切琴通常有四根金属弦。
琵琶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共鸣箱呈半梨形,通常为木质,由面板和背板粘合而成。琴颈和面板上设有用于确定音位的“相”和“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制。如今的琵琶一般为四弦。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佩戴义甲弹奏。在唐代之前,“琵琶”也是汉语中对所有鲁特类乐器的统称。
印度的塔布拉鼓由一对单面鼓组合成套。其中右手敲击的高音鼓被称为“塔布拉”或“达也恩”,体积较小,由一整块柚木或黄檀木制成;左手击打的低音鼓被称为“巴也恩”,体积较大,材质大多为黄铜或纯铜。两只鼓的定音大约相差五度至八度。鼓的顶端蒙动物皮,并用皮条勒紧。鼓身与皮条之间塞有木块,用来调解鼓皮的松紧以改变音高和音色。鼓皮中心粘有一块黑色胶膏,由面粉、金属粉末和水混合制成,其作用是抑制杂音,发出协和的泛音。演奏者以手指和手掌敲击鼓的不同位置,组合产生复杂多变的节奏和音色。
文:刘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