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艺承载着华夏文明蕴藏于乐音中的哲思,抹、挑、勾、剔之间的空灵琴音,辅以绵长的余音,宛如水墨画卷中点状线型的东方韵味;琴之余音如同画中留白,伴随音高流动产生的旋律变化,呈现了历时性的东方美学特色。再观西方古典音乐立体化的音乐结构,和声与对位构成了多线性旋律之间的对比与同构,形成了更富有空间感的表达形式。两者之间迥然相异的音乐风格侧写了不同文明沃土之中的精神内涵。
在本场音乐会,古琴所代表的东方声音邂逅由室内乐组合演奏的西方之声,开拓性地通过音符实现文明间的对话。周龙所作的《琴之歌》透过弦乐四重奏的经典形式还原了古琴的独特音色与神韵,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首席马魏家带领的弦乐四重奏将会通过入木三分的拟声重现,拉开这场“音乐对话”的序幕。随之,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将会演奏三首自百年古谱中“破译”而得的古曲经典——《渔歌》、《流水》、《龙翔操》,悠扬的琴声将会复活文人雅士之思,呈现古琴不同流派的经典之声。至此,东方瑰宝古琴将会开启与西洋室内乐的徐徐对话。刘湲为古琴与小提琴、单簧管改编华彦钧的名作《二泉映月》,探索旋律性音乐越加立体化呈现的尝试之路 。姚晨应约创作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取材自中国古曲《阳关三迭》,古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刻画出古人相遇相惜的知音之情。音乐会下一首曲目将会通过角色互换的演奏形式呈现东西音乐的拓疆之旅。赵季平所作的《庆云乐》,源于同名的唐朝古曲——该曲的历史可追溯至640年,由民族音乐学家吴任帆(Rembrandt Wolpert)根据两份出土手稿采谱而成;在本场演出中,曲中部分古琴旋律改由弦乐四重奏演奏。最后,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名作《死神与少女》将与嵇康所作的古琴曲《孤馆遇神》在的音乐中开启有关生死的隔空对话。
嵇康曾于《声无哀乐论》中书写过“和声无象,哀心有主”,意为音乐本无语义,全凭听者心境。叔本华曾言“音乐是人类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写照”。两位分立于东西方的先哲都视音乐为抒发所思所感的最佳载体,文明之间因不同语言与地域而形成的异同,于音乐之中或能得到相谐。“得韵为先,得意为主”,音符之下的同情共感方能使得音乐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
周龙:弦乐四重奏《琴之歌》
创作于1982年,以古琴曲《渔歌》为主题,力求体现唐代思想家和作家柳宗元的诗作《渔翁》的意境。这部作品以东西方文化为桥梁,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应用到西方器乐的创作中。古琴具有丰富多彩的装饰音、泛音及勾剔、抹挑、吟猱、绰注等指法。此曲以西方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呈现,借鉴了古琴演奏的技巧及韵味,旨在捕捉古琴音乐中的特殊音乐韵律。
古曲/张子谦传谱、龚一记谱:古琴独奏《渔歌》
琴谱中称此曲取意于唐代柳宗元的名作《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又是一首“清、微、淡、远”的代表曲目,曲调古朴恬淡、幽静宜人,使听者气息调匀,意趣横生。曲中采用的古代民谣与号子的音调、曲尾出现的大二度远关系的调性转换,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古曲/顾梅羹、卫仲乐传谱,龚一整理:古琴独奏《流水》
见于《天闻阁琴谱》(1876年),相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著名琴曲。乐曲描绘了由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海之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华夏和善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此曲因与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知音相遇的民间故事紧密联系,故为人们所熟悉,因而广为流传。
古曲/张子谦传谱、龚一记谱:古琴独奏《龙翔操》
最早见于《澄鉴堂琴谱》(1686年),此曲是广陵琴派的代表之作。一般以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表现昭君哀怨悲怆的情绪。然而,根据前人传谱和演奏,此曲并无凄切之情,却有肃穆凝重、逍遥自在、有我无我、似近似远的哲思。
华彦钧/刘湲改编:二泉映月,改编为古琴、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
此曲原为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作品,流露了阿炳的思绪愁情,是中国二胡最经典的曲目。此曲本无名,是阿炳信手而奏,他将其称为“自来腔”,其邻居称之为《依心曲》。刘湲改编的《二泉映月》三重奏版本是一首具有中国室内乐典型意义的作品。
姚晨:古琴与弦乐三重奏《劝君更尽一杯酒》
曲名出自唐代诗人王维著名的《渭城曲》(或名《阳关曲》),意在表达友谊之深厚,情谊之难舍。作品取材自中国古曲《阳关三迭》,作曲家从不同角度解构了这首古曲的重要音乐动机,并在自己的创作逻辑中重构了这些动人的音乐素材,探索了古琴与西方弦乐三重奏的多种合作关系,将音乐家之间美好的情谊和默契层层铺展开来。
赵季平:古琴与弦乐四重奏《庆云乐》
此曲源于一首同名的唐朝古曲,该曲是由民族音乐学家吴任帆(Rembrandt Wolpert)根据两份出土手稿采谱而成。在乐曲第二段,原本由古琴奏出的旋律改由弦乐四重奏演奏,创造出中国和欧洲古乐的对话;最后一段则改为由大提琴以拨奏方式奏出对位旋律。
舒伯特: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 D. 810 “死神与少女”第一乐章
在希腊神话中,冥王绑架了丰收女神的女儿珀耳塞福涅为冥后,丰收女神痛失爱女悲痛不已,大地万物因此停止生长。太阳神不忍,就把其女儿的下落告诉了丰收女神。宙斯因为无能让大地万物重生,只好派神把珀耳塞福涅接回,但是,珀耳塞福涅已经吃了六颗石榴籽,所以每年她要在冥界六个月。当丰收女神与女儿在另外六个月相聚之时,大地万物才会蓬勃生长。
这个象征着生死轮回、盛衰更替的传说为无数艺术家提供了灵感。舒伯特通过弦乐四重奏的体裁描摹了这个故事。他重现了贝多芬狂飙急进式的古典主义,乐器大力撞击般的齐奏使室内乐产生了交响乐般的震撼效果,为乐曲赋予了强烈的戏剧色彩与悲剧气质。
嵇康/据《西麓堂琴统》(1549年),姚丙炎打谱、姚公白记谱:古琴独奏《孤馆遇神》
此曲仅见于明嘉靖年间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中,以音乐为语汇,讲述了一段生动的故事。据琴曲题记描述,嵇康夜半抚琴,忽然间狂风至、雷电起,八鬼魂显现,向其诉述遭遇。最终,冤情得以昭雪,冤魂翌日在嵇康梦中向其告别。
曲目介绍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及拿索斯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