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萃菁英

陈海琪

曲目

梅湘(1908-1992)
时间终结四重奏
I. 纯洁的礼仪
II. 末日天使的练声曲
III. 鸟儿的深渊
IV. 间奏曲
V. 赞美耶稣的永恒
VI. 七位吹号天使的愤怒之舞
VII. 彩虹萦绕的末日天使
VIII. 赞美耶稣的不朽

钢琴:陈海琪
小提琴:王倩儿
大提琴:贾楠
单簧管:张子骞

中场休息

拉.蒙特.杨(1935- )
作品1960之第七首

安德烈森(1939-2021)
工会

曲目介绍

梅湘:时间终结四重奏

《时间终结四重奏》是法国作曲家梅湘(1908-1992)的创作中极为特殊的一部作品。1940年,梅湘被德军逮捕,关押在位于格尔利茨的战俘营,在此期间相继遇到三位同为难友的器乐演奏家:单簧管演奏家亨利.阿科卡、小提琴家尚.勒布莱尔、大提琴家艾蒂安.帕斯基耶。梅湘为这三位狱友和自己创作了这部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写的四重奏,共八个乐章。1941年1月15日他们四位在战俘营中首演了这部作品。

此曲的灵感和标题出自《圣经.若望默示录》第十章,一位“踏着海和踏着地的天使,向天举起了右手,指着那创造天及天上的一切,地及地上的一切,海及海中的一切的万世万代的永生者起誓说:‘时候不再延长了!’”第一乐章描绘了凌晨三点到四点之间鸟儿们的苏醒。单簧管和小提琴分别代表了乌鸫和夜莺的鸣唱,大提琴和钢琴以固定音型营造出天国和谐的寂静。第二乐章的首尾部分表现了天使显现时的景象及其强大力量,中间段落则是高不可攀的天籁之音。第三乐章为单簧管独奏,标题中的“深渊”是指充满悲哀与疲倦的时间,“鸟儿”则是时间的对立面,代表了“我们对光明、星辰、彩虹和欢乐歌声的渴望”。第四乐章是小提琴、大提琴和单簧管演奏的一首谐谑曲,在性格上明显有别于其他乐章。第五乐章为大提琴和钢琴二重奏,大提琴奏出的一个“无限缓慢”的宽广乐句,以充满爱与崇敬的姿态彰显耶稣的永恒,“他的时间永无终结”。第六乐章在节奏上最富特色,四件乐器共同表现了末日审判的恐怖景象:六位天使吹响号角,诸种灾难降临,第七位天使的号角宣告天主的奥秘圆满实现。第七乐章与第二乐章有所呼应,再次展现天使强势现身的场景,尤其是其头顶萦绕的、象征和平与智慧的彩虹。第八乐章为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小提琴的大段独奏与第五乐章的大提琴独奏呼应。如果说第五乐章赞美的是作为“道”的耶稣,那么末乐章颂扬的是作为“人”的耶稣。


拉.蒙特.杨:作品1960之第七首

“简约主义”是19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风格潮流,力图用最为精简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以不断重复为基本写作手法。作为简约主义音乐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拉.蒙特.杨(1935- )是一位剑走偏锋的作曲家。他深受偶然音乐领军人物约翰.凯奇的影响——“偶然音乐”是指作曲家有意放弃对音乐中某些要素的控制,采用客观的方式来随即确定,从而造成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其最经典作品即是凯奇的《4分33秒》。追随凯奇的脚步,杨在1960年创作了一套极富实验精神的《作品1960》系列。其中有些作品具有鲜明的“行为艺术”特色,例如《作品1960之2》要求“在听众面前点起一堆火”;《作品1960之5》则是“让任何数量的蝴蝶在演出区域内自由地飞”。本场音乐会的《作品1960之7》是该系列中最常上演的一首。全曲的乐谱仅仅是一个由B音和F#音构成的纯五度音程,演奏者要将该音程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至于采用何种乐器、延续多长时间,作曲家并未指定,这意味着此曲的表演有着巨大的未知性和开放性。它在本场音乐会将以何种面貌呈现,请各位观众拭目以待。


安德烈森:工会

荷兰作曲家安德烈森(1939-2021)的《工会》写于1975年,为荷兰的De Volharding(坚韧重奏团)所作,当时他在该团体中担任钢琴演奏者。此曲在有些方面与拉.蒙特.杨的《作品1960之7》十分相似:所用的乐器不确定,“为任何能够发出洪亮声音的乐器而作”;演奏时长不确定,作曲家要求“至少演奏十五至二十分钟”。但在其他方面,此曲与《作品1960之7》恰好相反:《作品1960之7》有固定音高,无明确节奏;《工会》有严格节奏,无确定音高。乐谱上的一条线代表演奏者乐器的中间音区,音符仅指示奏出的音应高于或低于这个中间音区,但“不能演奏音阶或传统的音型”。全曲由一系列这样指示的片段组成,每个片段反复几次亦不固定。在安德烈森看来,这首作品是“个性自由与严格规训的结合”,“仅当每一位演奏者都认为自己的声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时,这首作品的表演才能成功,政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亦是如此”。


文:刘丹霓

艺术家简介

陈海琪,钢琴

独奏钢琴家、即兴演奏者和作曲家,其演奏风格涵盖古典、前卫音乐、自由爵士及即兴音乐。波士顿大学钢琴演奏硕士及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即兴创作硕士,师从蔡崇力、罗伯托.普拉诺(Roberto Plano)、史提芬.杜利(Stephen Drury)、朗.布莱克(Ran Blake)。留学期间获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颁发奖学金及资助。

陈海琪的音乐足迹遍及亚洲各国、意大利及美国。她近年曾为多位作曲家首演作品,亦有创作委约作品及录制新音乐作品。2020年创办澳门现代音乐协会,并担任总监。2023年筹办首届MAMF另类音乐节(Macau Alternative Music Festival),致力推动澳门的新音乐发展。

王倩儿,小提琴

小提琴独奏及室乐手,活跃于不同音乐演出,足迹遍及欧洲各国、美国及中国各地。王倩儿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先后取得演艺文凭(音乐)、演艺深造文凭(音乐)及音乐学士(荣誉)学位,其后再获澳门特区政府教青局颁发奖学金,修读硕士课程,取得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硕士学位,期间师从陈浩堂。2019 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巴德音乐学院深造,随谭盾及琼安.陶尔等多位音乐大师学习。

现为源.思室乐团的创团联合音乐总监,并担任多个乐团的客席乐团首席及声部首席,亦为香港管弦乐团及香港小交响乐团特约乐手。

贾楠,大提琴

生于北京,为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和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的得奖者。贾楠曾师从巴德学院教授彼得.威利(Peter Wiley)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宋涛。2015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获颁一等荣誉硕士学位,师随王磊。现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青少年部门,兼职于香港管弦乐团。

张子骞,单簧管

荷兰马斯垂克音乐学院单簧管演奏硕士及澳门理工学院音乐教育学士,师从著名比利时单簧管演奏家罗兰.亨德里克斯(Roeland Hendrix),在学期间先后获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及澳门基金会颁发奖学金。

在澳门理工学院求学期间,师从骆琪和冯楚兴,并获邀与澳门青年管乐团演出弗兰克.班克里斯库托(Frank Bencriscutto)的《单簧管小协奏曲》,又考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单簧管演奏文凭(LRSM)。赴荷兰留学期间在第三届马斯垂克音乐创新比赛中获第一名。他多年来积极参与电影、动画配乐等录音工作,其作品曾获国际电影节提名。现兼职于澳门乐团,并于多间中小学担任单簧管导师。

免责声明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仅为本项目提供协调及技术协助,一切创作内容及由项目成员表达的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