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的音樂未來

曲目

萊奇(1936-)
拍手音樂

帕特(1935-)
弦樂四重奏《總結》

久石讓(1950-)
為特別合奏團而寫的樂曲兩首
I.  快速移動的對比
II. 漁民之妻與黃金比例

基拉爾(1932-2013)
為管樂器而寫的五重奏

久石讓(1950-)
大型管弦合奏《變奏14》

曲目介紹

萊奇:拍手音樂

猶太裔美國作曲家史提夫.萊奇出生於紐約,是其中一位當代極簡音樂的代表人物,他把西非和美國本土元素(尤其是爵士)融入西方古典音樂,曾獲《紐約時報》評為“現今世上最偉大的作曲家”。

萊奇在一次布魯塞爾的旅程中接觸到佛朗明哥舞曲後,獲得靈感創作了《拍手音樂》。全曲由兩位表演者一同拍手,第一位重複相同的節奏,另一位在該節奏的基礎上不停變奏,直至大家最終回到相同的節奏上。這種細微且重複的節奏變化貫穿整首歌曲,聽起來十分悅耳。

文:久石讓

帕特:弦樂四重奏《總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被德國和前蘇聯佔領,之後被蘇聯統治,至1991年才結束。

阿福.帕特於1935年出生於當時處於蘇聯統治下的愛沙尼亞,1979年移居奧地利,後來移居德國,至今仍努力不懈地創作。他早期的音樂作品受西歐的前衛音樂影響,到了1970年代,他的作曲風格有了明顯的轉變,旋律及和聲變得極為簡單,有種空靈感浮現。當你聽到這些作品時,有甚麼感覺?

只有一個慢拍的樂句,透過樂隊中各種樂器多次重複,再慢慢變化。《總結》是集哲學和神學論文的大成,與“大綱”相似。湯馬斯.阿奎那在十三世紀創作了《神學大全》,帕特在不斷的嘗試和失敗中,找到自己的作曲方法,並將作品命名為《總結》。這首曲於1977年發表時是一首合唱曲,其後改編為樂隊演奏,由克羅諾斯四重奏於1992年首演。

Wonder City Inc.提供

久石讓:為特別合奏團而寫的樂曲兩首

《為特別合奏團而寫的樂曲兩首》是為“音樂未來”系列第三季而創作。原意是寫一首與平常編制有別的樂曲,第一首採用F小調分解和弦,第二首為升F小調,以讓旋律盡量保持簡單。總括來說,第一首是聲音和寂靜、活力和靜止之間的對比;第二首的結構採用了黃金比例(1:1.618/5:8)。換言之,旋律會逐漸變強(簡單來說,就是令人更加興奮),並在到達黃金分割點後趨於緩和。黃金比例營造出一種視覺平衡,但這也是一個實驗,以驗證這種平衡在時間層面是否同樣明顯。第一首曲名〈快速移動的對比〉的字面意思是 “快速移動的相反”,第二首〈漁民之妻與黃金比例〉就是 “漁民的妻子與黃金比例”,兩個曲名沒有實際含義。我是從薩爾瓦多.達利的畫展得到啟發,儘管靈感並非直接來自他的畫作,但在創作這首作品時,我從眼角的餘光看到了他的《活靜物》和《卡達克斯四位漁夫的妻子》,得到了一些靈感,並把《活靜物》的黃金比例概念,套用在第二首曲目〈漁民之妻與黃金比例〉中。

文:久石讓

基拉爾:為管樂器而寫的五重奏

波蘭作曲家沃伊切赫.基拉爾出生於1932年,一生創作了多首古典音樂和電影配樂作品,其中一首更獲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原創音樂獎。《為管樂器而寫的五重奏》以純樸的民謠風格巧妙結合新古典主義旋律及和音,是基拉爾二十歲時創作的,亦是他為數不多的室內樂作品之一。

文:久石讓

久石讓:大型管弦合奏《變奏14》

〈變奏14〉創作於2020年4月,是《第二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後來我將之改編為大型管弦合奏版本,於“音樂未來”第七季中演出。這首曲旨在探究聲音的純粹律動,由一個主題、十四個變奏及一個結尾組成,長約十一分鐘,旋律通俗易懂(表演起來卻具挑戰性)。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好好欣賞音樂本身。

文:久石讓

藝術家及團體簡介

久石讓,指揮

久石讓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在日本國立音樂大學就讀時對極簡音樂產生興趣。1982年發表首張個人專輯《Information》,自此開始獨奏家生涯,至今已發行近四十張獨奏專輯,包括《極簡旋律》(2009)、《Melodyphony》(2010)和《極簡旋律IV》(2021)。

從1980年代初開始,久石讓憑電影配樂聲名鵲起。曾與動畫導演宮崎駿多次合作,創作了十部電影的配樂,包括《風之谷》(1984)、《龍貓》(1988)、《幽靈公主》(1997)和《風起了》(2013)。他為北野武執導的《壞孩子的天空》(1997)和《花火》(1998)等電影所作的配樂亦為他贏得國際聲譽。他曾為全球超過八十部電影製作音樂,作品獲獎無數,更七度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

久石讓也是出色的鋼琴家和指揮。2004年7月成為新日本愛樂世界夢幻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其“久石讓的音樂未來”和“未來經典樂團”音樂會系列極受歡迎。近年指揮了古典音樂作品,並創作了多首當代音樂作品,包括《The East Land Symphony》(2016)、三支圓號協奏曲《邊界》(2020)和《第二交響曲》(2021)、《Metaphysica》(第三交響曲)及《中提琴傳奇》(2022)。

曾與菲利普.格拉斯、大衛.朗、尼克.穆禮和米沙.麥斯基等,以及香港管弦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和倫敦交響樂團等合作。現為日本國立音樂大學客席教授、新日本愛樂樂團音樂合作夥伴、日本世紀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由2023樂季起擔任西雅圖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2009年獲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他對當代音樂的獨特貢獻和持續不斷的音樂創作力備受世界肯定。

澳門樂團

澳門樂團是本地的職業音樂表演團體,融匯中西文化,演繹古今經典。前身為澳門室內樂團,1983年由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區師達神父等創建,2001年起擴建為雙管編制的管弦樂團,定名為澳門樂團。自2022年2月1日起,澳門樂團由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澳門樂團有限公司負責營運,自2023-24樂季起由廖國敏擔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樂團經常與眾多國際知名音樂家、指揮家及藝術團體合作,為市民和遊客帶來高質素及不同類型的古典經典音樂活動。

澳門樂團

小提琴
后則周
李娜
王笑影
王粵

中提琴
肖凡
張偉恬

大提琴
呂佳

低音提琴
蒂博爾.托特

長笛
翁斯貝

雙簧管
朴玫映

單簧管
李啟健

巴松管
容正先

圓號
何宇涵

小號
奧田敏雄

長號
趙漢權

鋼琴
李子朗
潘澔雪

鍵盤
曾樂冰

敲擊樂
曾曉文
馮陳梓惠

免責聲明
此項目之創作內容及由項目成員表達的任何觀點,均不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