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佐拉探戈歌剧《再生玛莉亚》

城市当代舞蹈团

剧情简介

文本为倒叙式的开场,待投胎的玛莉亚被庇护她的幽灵召唤,幽灵开始诉说故事:玛莉亚诞生那天,上帝恰好醉了,让玛莉亚一出生即受诅咒,将会成为一位有人嫌、有人爱,女神兼荡妇,游荡街头巷尾、无人闻问的女人。过了几年,已成长的玛莉亚,逃离乡下到阿根廷首都,她已然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玛莉亚,属于探戈、贫民窟、夜晚、致命激情的玛莉亚,她跳别人没跳过的探戈、做别人不敢做的梦——这就是她。

时光跳回到少女玛莉亚,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小无赖爱上她,预言她未来的都会奇遇与血光暗涌,玛莉亚断然拒绝他,因为她不属于任何人,带刺的玫瑰没有男人玩得起。玛莉亚果真仿佛附身般夜游出走,在城市游荡,沦为妓女;然而,夜路走多,预感终遭不测。果不其然,玛莉亚曝尸街头。时间倒流,龙蛇杂处的妓院,老鸨与小贼叙述着玛莉亚的传奇,预言其仿佛耶稣般鸡啼后再度复活。

玛莉亚的躯体已掩埋,她那永远是个处女的影子,开始穿越漫长的十字架之路,徘徊、迷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中。受幽灵之托,三个木偶替他传话,将受孕的奇迹告诉玛莉亚,处女玛莉亚惊喜重生,她诞下婴孩,是个女孩,也是她自己。

文:王宝祥

分场

第一景:序
幽灵|康嘉铎
舞者|吴卓烽、卢盼之、黎德威

第二景:玛莉亚的主题
玛莉亚|连皓忻
舞者|乔杨、麦婉儿、韩淑贤、高嘉敏、卢盼之、乐知霭

第三景:疯狂手摇琴的叙事曲
吟游诗人|柯大卫
幽灵|康嘉铎
舞者|麦婉儿、柯志辉 、黎德威 、邝彦璋 、任咏楠、丘善行

第四景:我是玛莉亚
玛莉亚|连皓忻

第五景:给女孩玛莉亚的米隆加
城里的小无赖|柯大卫
玛莉亚|连皓忻
舞者|韩淑贤、柯志辉

第六景:赋格与神秘
玛莉亚|连皓忻
舞者|卢盼之、柯志辉、邝彦璋、韩淑贤、黎德威、高嘉敏、乐知霭、麦婉儿、任咏楠、丘善行

第七景:华尔滋之诗
玛莉亚|连皓忻
舞者|乐知霭

第八景:控诉的触技曲
幽灵|康嘉铎
舞者|乔杨、吴卓烽

第九景:贫民窟老贼的忏悔探戈祷曲
老贼头子|柯大卫
舞者|任咏楠、高嘉敏、卢盼之、柯志辉、邝彦璋、韩淑贤、黎德威、乐知霭、麦婉儿、丘善行

中场休息

第十景:玛莉亚第一次死亡的葬礼米隆加
幽灵|康嘉铎
玛莉亚的影子|连皓忻

第十一景:破晓的探戈
舞者|乔杨、卢盼之、高嘉敏、韩淑贤、乐知霭

第十二景:给树木和烟囱的信
玛莉亚的影子|连皓忻

第十三景:心理分析师的咏叹调
第一个分析师|柯大卫
玛莉亚的影子|连皓忻
舞者|卢盼之、柯志辉、邝彦璋、韩淑贤、黎德威、高嘉敏、麦婉儿、任咏楠、丘善行、乐知霭、乔杨、吴卓烽

第十四景:醉酒幽灵诗人的浪漫曲
幽灵|康嘉铎
舞者|任咏楠、丘善行、邝彦璋

第十五景:探戈似的快板
舞者|卢盼之、柯志辉、邝彦璋、韩淑贤、黎德威、高嘉敏、乐知霭、麦婉儿、任咏楠、丘善行

第十六景:报喜米隆加
玛莉亚的影子|连皓忻
舞者|卢盼之、柯志辉、邝彦璋、韩淑贤、黎德威、高嘉敏、乐知霭、吴卓烽、麦婉儿、任咏楠、丘善行

第十七景:羔羊探戈
那个星期天的声音|柯大卫
幽灵|康嘉铎
玛莉亚的影子|连皓忻
舞者|吴卓烽、乔杨、麦婉儿、卢盼之、柯志辉、邝彦璋、韩淑贤、黎德威、高嘉敏、乐知霭、任咏楠、丘善行

剧目介绍

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发表《再生玛莉亚》(María de Buenos Aires,原意为《布宜洛斯艾利斯的玛莉亚》)是在1968年,那是一个整个世界都浸淫在学生运动和反文化(counterculture)里的火红年代。当时皮亚佐拉正在阿根廷炙手可热,却要等到十多年后巡回世界演出时,他才获得今天我们熟知的国际声誉。作为一个阿根廷人,皮亚佐拉的文化根茎一直都在布宜洛斯艾利斯,即使他深受欧美文学洗礼,先后研习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并曾到巴黎深造,但正如他在巴黎的老师布兰洁(Nadia Boulanger)在听罢他演奏班多纽手风琴(Bandoneon) 后的慨叹:“这才是皮亚佐拉!”不只应该说,探戈是音乐家皮亚佐拉所属的音乐类型,我们更应该说,探戈及其所属的布宜洛斯艾利斯,也是他毕生创作的母题。在这创作脉络上,《再生玛莉亚》有着无可取代的独特地位。

作品文本以玛莉亚的死后幽灵开始,由她诉说自己的故事。玛莉亚不再只作为基督之母,而是有她独特的生命:她是在上帝喝醉时出生,因此一生受到诅咒,她生于街头之间,从乡下来到布宜洛斯艾利斯。有个小混混爱上她,却遭她断然拒绝,因为她不属于任何人。终于,她沦为妓女,终日无人关心,最后曝尸于探戈之都的黑夜街头。故事至此,玛莉亚仿佛就是一个早期探戈女性的集体投射:在这个十九世纪南美移民港口里,探戈诞生于贫穷、出卖、堕落和死亡之中,女性沦为被玩弄的对象。在皮亚佐拉创作此剧的1960年代,观众都沉醉在盛期探戈的璀灿激情之中,几乎浑忘了探戈精神里凄涩幽暗的面貌。

然而玛莉亚的故事尚未完结。在剧的下半部份,玛莉亚的幽灵四处游荡,而知道她的老鸨和小贼都在诉说她的事迹,甚至预言:玛莉亚将如耶稣一般复活。这正是皮亚佐拉匠心独运之处:传统上,探戈舞蹈以男性主导,女性只依着男舞伴领舞而动,但在皮亚佐拉的剧作中,女性的玛莉亚成为了探戈精神的主体,她既象征早期探戈的苦难意识,同时也将基督教里“重生”和“救赎”的主题,注入探戈的当代想象之中。剧中,玛莉亚的尸身已被埋葬,却仍然是个处女,她的幽灵依旧在布宜洛斯艾利斯街头徘徊,但所经过却是基督的十字架之路。剧至尾声,三个木偶——象征着基督降生时的“东方三博士”——来到玛莉亚面前,将她受孕的奇迹告诉她。故事顺着基督降生的情节发展,最后玛莉亚诞下婴孩,却是一个女婴,她亦是玛莉亚自己。

如果玛莉亚就是探戈的隐喻,她身负死后重生的基督使命,以及以圣洁的无玷之躯诞下救主的圣母影像,应该也就是皮亚佐拉对探戈艺术的创见吧。据说故事意念源自皮亚佐拉的情人艾歌马汀(Egle Martin),但艾歌后来离他而去,另嫁他人。据艾歌的回忆,皮亚佐拉曾对她的丈夫说:“她是音乐,她不能属于任何人,不,她是音乐,她是音乐,那就是我。”玛莉亚可以是作为皮亚佐拉的缪斯(即艾歌)的投射,却又是他忠于探戈的佐证。探戈是他的救赎,是他的膜拜对象,也是他自我实现的场域。甚至可以说,玛莉亚是皮亚佐拉的阿尼玛(anima),即他的女性自我。

皮亚佐拉一向被誉为探戈的革新者,新探戈(Nuevo Tango)的代表人物。自1950年代起,他受恩师布兰洁启发,致力于改革探戈音乐,他的作品融合了爵士乐、古典音乐以至十二平均律的曲式,使他的作品在传统探戈音乐的激情跳脱之上,多了一重深遂的哀怨。懂得跳探戈的人都知道,其作品一般不适合用作伴舞,却更合于纯粹欣赏细听;在皮亚佐拉活跃创作的时代,探戈文化在阿根廷已呈衰落之态,一方面是军政府的文化管制,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流行文化的入侵,年轻人不再去探戈舞会米隆加(milonga),而改去美式迪士高(disco)。皮亚佐拉改革探戈音乐,则是希望让探戈音乐能登大雅之堂,不再只是街道巷尾的庶民文化,更是能在音乐厅演奏的高雅音乐。


节录自邓正健〈探戈中的玛莉亚:重生、救赎与艺术上的永恒〉,原文刊于《再生玛莉亚》2022年香港演出场刊。

艺术家简介

黎海宁,导演、编舞

香港资深编舞家,1979年加入城市当代舞蹈团,1985至1989年出任艺术总监。除了为香港的剧团、舞团以及影视制作编舞外,黎海宁亦经常与其他地区的艺术团体合作,曾多次为台湾的云门舞集编舞,亦曾为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今广东现代舞团)及新加坡舞蹈剧场等艺术团体编舞,重要作品包括《春之祭》、《九歌》、《证言》、《女书》、《畸人说梦》及《创世记》。

黎海宁曾获颁授多项荣誉及奖项,包括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四度获得香港舞蹈年奖之编舞奖及三度获颁杰出编舞,2015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杰出艺术贡献奖,并于2004年及2021年先后获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及荣誉博士。

叶咏媛,指挥

香港近年炙手可热的青年指挥家,曾获指挥大师、格林美奖得主约翰.尼尔逊称赞:“指挥对你(她)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音乐天赋不可多得!”

叶咏媛现任香港小交响乐团副指挥,并曾任香港管弦乐团、非凡美乐、香港大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乐团的客席指挥。2023年联合创办源.思室乐团,并担任音乐总监。她亦曾担任香港管弦乐团助理指挥。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厅,曾与多个欧洲乐团合作。作为歌剧指挥,叶氏曾经指挥的歌剧作品包括《卡门》、《魔笛》、《漂泊的荷兰人》、《诺玛》及《爱情灵药》等。她亦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指挥。

陈威光,布景设计

毕业于台湾大学戏剧学系,于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学系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专精领域为剧场舞台设计,毕业后为自由设计工作者多年,作品曾入围台新艺术奖,并曾在韩国的剧场设计竞赛获得铜牌。2017年,其舞台设计作品《时空抽屉》入围世界剧场设计展专业组。2018于卫武营担任舞台专员至今,并参与多部自制节目及多个户外演出的幕后设计及技术规划。

郭建豪,灯光设计

现任卫武营灯光技术组长,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研究所。曾服务于两厅院演出技术部,负责台湾国际艺术节节目的灯光技术指导及自制节目的灯光设计。近年灯光设计作品包括两厅院《夏日爵士音乐派对》,TEDx台北《The Future is Now》,卫武营《憨第德》、《被遗忘的玛丽亚》、高雄雄厉害系列活动《魂颠记-台湾在地魔幻事件》。灯光设计作品歌剧《茶花女》及舞蹈作品《Identity》分别入围2017年 及2022年世界剧场设计展专业组。

罗文伟,执行灯光设计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灯光设计,现于香港演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罗文伟曾为不同剧场演出担任灯光设计,合作艺术团体包括香港话剧团、风车草剧团等。2017年加入城市当代舞蹈团任驻团灯光设计师,作品包括《香.夭》及《冬之旅.春之祭》等。凭《冬之旅.春之祭》之〈冬之旅〉获香港舞蹈年奖2020杰出灯光设计。

2009年成立INSPIRE Workshop,创作糅合新媒体及表演之剧场作品,包括《姐姐》、《触怒你:剧场里的不可能》等,并凭编导作品《爱比资本更冷Deconstructed》获提名第八届香港小剧场奖最佳导演。

范怀之,服装设计

曾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毕业于米兰马兰戈尼学院,修习女装设计,获硕士学位,并于米兰、台北、上海等地担任资深设计师及艺术总监等职。曾多次与施华洛世奇、海瑞温斯顿等品牌合作,为其产品设计及整合,并受邀担任各大品牌贵宾鉴赏会讲师。

近年以专案形式担任国内外明星的服装设计与舞台及专辑造型,亦担任剧场服装设计一职,作品包括澳洲雪梨舞团《大明》、云门2《捕梦》等。她擅用奇异多变的特殊质感和剪裁技巧,作品深获国内外观众与媒体好评。

杨我华,音响设计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2003年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之最佳音响设计。2017年获香港舞蹈年奖杰出声音设计。2003年起在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等院校任教有关声音的科目。2008年4月至今在声音艺术组织“声音掏腰包”担任顾问。2010年成为杜比实验室声音顾问。

近年参与的舞台制作包括城市当代舞蹈团《想见有时》、香港管弦乐团《港乐.星夜.交响曲》的现场混音、蔡世豪《地.空.演》以及邓树荣戏剧工作室《李尔王》等。

洪伟晟,影像设计

南洄映画负责人。2018年开始与卫武营合作,推出多部不同的纪录、纪实影片及各档节目宣传片,拥有与多位剧场艺术家合作之经验。2020年带领南洄映画与云门一同创作《十三声》创作溯源影片,获得广大回响。

他的影片创作多以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人物为出发点,追求真实呈现,朴实如日常般的写实风格。他藉创作过程,找寻各种影像的可能性,试着在有限的框架中堆迭出应有的情绪与张力,为此反复调试,期许作品如同在磅礡大雨前一定会先闻到雨的气味般自然。

演员

连皓忻(饰 玛莉亚)

香港著名女中音。自2006年起,她在多个香港及外地的歌剧制作中担任独唱或演唱女中音角色,包括《卡门》、《再生玛莉亚》中之主角,以及《弄臣》中的玛德莲娜等。2023年,与国际著名女高音安娜.涅翠柯同台演出第五十一届香港艺术节节目。连皓忻于第五届日本横滨国际音乐大赛夺得冠军和评判特别奖,2023年在第八届“Stanza dell’Arte”国际室内乐比赛中的歌唱组别赢得第二名。

柯大卫(饰 歌手)

出生于马来西亚,曾获IFAC Handa 澳洲歌唱比赛冠军。他与昆士兰歌剧团合作,在莫扎特的《唐璜》中饰演唐.奥塔维奥,自此踏上专业演出舞台。2000年柯大卫赴香港发展,在香港演艺学院教授声乐。

柯大卫曾于香港首演多套作品,其演出深受好评。他演唱的曲目极为广泛,从巴洛克音乐到近代作品、中国民歌、百老汇音乐剧名曲及爵士乐曲均有涉猎。他亦有参与制作多部作品,包括《冰上〈冬之旅〉》、音乐剧《快乐王子》及《第四个智者》等。现为美声汇艺术总监,致力推广声乐艺术。

康嘉铎(饰 幽灵)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学(音乐学)博士。早年于印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研究印度音乐、印度语及印度哲学,曾为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现已退休,并曾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等。

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大学接受钢琴与理论作曲方面的训练,并以爵士乐手及编曲家为业。曾发表诸多有关民族乐的论文,也曾为巴西流行音乐、藏戏等录制专辑。最新发表的论文是关于萨迦班智达《乐论》的译注研究。

免责声明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仅为本项目提供协调及技术协助,一切创作内容及由项目成员表达的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