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嘉煇/伍卓賢改編:上海灘
原曲為同名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是粵語流行音樂的經典之作。
王丹紅:雲山雁邈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
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此曲是作曲家應廣東民族樂團委約,創作於2005年。此曲取材自著名潮州箏曲《胡笳十八拍》。樂曲圍繞《胡笳十八拍》的主題作了發展、變奏、重構,並於高潮處完整再現這一主題,在調式上也吸收了潮州音樂中“重六”與“輕六”的發展關係,同時也力求再現漢唐大曲遺風及潮州音樂恢弘、大氣之美。
劉長遠:二胡協奏曲《夢釋》
此曲是作曲家應上海民族樂團委約,創作於2011年。其標題“夢釋”有兩個含義:一是要將各種夢境釋放出來,二是要用音樂解釋這些夢境。
全曲分為十個段落,十段音樂將會連續演奏,每個段落表現不同的夢境:
一、夢思,夢中的思念;
二、夢歡,夢中的快樂;
三、夢戀,在夢中對情人的留戀;
四、驚夢,夢中的驚恐、懼怕;
五、夢中掙扎,試圖擺脫強大的束縛,與命運爭鬥,大聲地呐喊;
六、哀怨之夢,在夢中的哀怨、哭訴與嘆息;
七、夢幻,在夢中的幻想;
八、夢中的感嘆,對人生的感嘆;
九、跳躍的夢,夢中的歡快跳躍
十、若夢似醒,恍惚在夢中,又好像已經醒來……
王辰威:澳門明信片
明信片以標誌性的圖像承載某個地域的風土人情,背面書寫旅遊者的個人體驗,寄送給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作曲家以澳門三個著名地標創作三個樂章,引用多個具有象徵意義的音樂動機,體現澳門獨特的歷史和文化。
第一樂章《媽閣廟》陳述媽閣廟的傳說。
1. “海浪之韻”展示了澳門海岸壯麗的自然風光,取材自廣東樂曲《平湖秋月》。
2. “船遇颶風”描述一艘福建船在澳門海域遭遇颶風,取材自福建童謠《天烏烏》。
3. “媽祖護佑”以一串古箏刮奏象徵“護航海神”媽祖顯靈,引導船員穿越驚濤安全靠岸。
4. “敬奉媽祖”以對位技法結合了《平湖秋月》和《天烏烏》,表述福建人民為了感恩,在澳門建造了媽閣廟。葡語“Macau”就源自“媽閣”。
第二樂章《大炮台》敘述了1622年的葡荷澳門之戰,取材自同時期(即文藝復興晚期)葡荷兩位作曲家的管風琴曲。
1. “荷軍入侵”取材自斯韋林克的《半音幻想曲》及《A小調托卡塔》,荷蘭海軍誓要攻下澳門,鞏固其東亞海上貿易通道。
2. “守衛澳門”取材自古艾路的《第一音第一提恩多曲》,講述澳門人在缺乏守軍的弱勢下,眾志成城抵抗侵略者。(“提恩多曲”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獨有的管風琴曲式。)
3. “葡荷交戰”對位性地結合了《A小調托卡塔》及《第一音第一提恩多曲》的音樂動機,營造出兩軍交戰的激烈場面。
4. “擊退眾敵”引用《半音幻想曲》的下行半音階描繪荷軍敗退的場景,同時《第一音第一提恩多曲》凱旋的鳴聲表現澳門人以少勝多。隨後笙組吹出管風琴般的華彩,樂章在歡慶的氣氛中結束。
第三樂章《議事亭前地》得名自澳門的市中心。
1. “引子”引用法多進行曲《這就是里斯本》(土生葡人翻唱為《這就是澳門》)表達《澳門明信片》的核心思想——這就是澳門。
2. “懷舊”引用土生葡人歌手小羅薩里奧1970年葡語歌曲《澳門,我的家》的開頭動機,傳達葡人文化中的“saudade”情感。(“saudade” 常被認為是無法翻譯的,它包含了懷念、懷舊、思鄉、嚮往等意思)。柳琴和琵琶以葡萄牙結他的風格加以伴奏。
3. “變遷”模仿葡萄牙傳統法多音樂風格。樂曲逐漸加快變明亮,彷彿舊的黑白影片轉變成彩色。
4. “融合”將廣東樂曲《旱天雷》和《平湖秋月》的素材改寫成一首歡快的法多進行曲,達到中葡音樂風格“混血”性的融合(即樂曲同時具有廣東和葡萄牙特徵),並推向高潮的尾聲。
文:王辰威
埃里克.沃森:澳門之夜
夜幕降臨,城市各處洋溢著興奮和歡樂。華燈璀璨、餐館喧囂、遊人如鯽,還有從遠處傳來樂聲妙韻,無不令人心馳神往。這夜的節慶氣氛深深吸引著我們,激發我們的活力。四周的聲色光影在呼喚:“來吧!一起來!與我們一起慶祝!”
樂曲由三部分組成:短小柔和的引子展示作品的和聲材料,接下來的第一部分節奏明快,生動地描繪出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和令人興奮的節慶活動,讓人彷彿置身於五光十色、節奏急速的繁華都市。隨後,樂曲轉入寬廣的抒情旋律,並發展至高潮,然後逐漸減弱,過渡到更緩慢、更具傳統色彩的第二部分。樂曲的發展提醒我們這座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在過去幾個世紀,這座城市經歷了無數令人雀躍歡騰的時刻,但同時這座城市也是個寧靜安定之所,讓無休止的步伐得以憩息。沿著舊城區的街道漫步,或是乘著月色在海傍徜徉,也許會有一場偶遇、一次重逢,甚至是一場浪漫的邂逅⋯⋯可是,從遠方傳來的樂聲和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再次呼喚我們,把我們拉回熱鬧的氛圍之中。這短暫的憩息和追憶使我們煥然一新,在樂曲的最後一部分,我們再次沉浸在節慶氛圍中。
文:埃里克.沃森
(翻譯自英文原文)
阿爾貝尼斯/戚浩笛編配:手碟與民族管弦樂隊《阿斯圖里亞斯的傳奇》
樂曲原為三樂章鋼琴作品《西班牙之歌》的前奏曲樂章,後來被收錄於《西班牙組曲》。雖然樂曲原為鋼琴曲,但可能由於原版樂曲有受到結他演奏法的影響,因此這首樂曲的結他改編版流傳更廣。
本場音樂會演出的改編版本為雙手碟和民族管弦樂隊所作。此曲旋律優美,手碟獨特的空靈音色展現出豐富表現力。樂曲首部分的主題旋律如夢似幻,中間部分輕柔舒緩但蘊含激情(展現西班牙人熱情奔放的特徵),再現部優美抒情。手碟和民族管弦樂結合,將樂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推至高峰。
鄒航:佛跳牆
作曲家由名菜“佛跳牆”獲得靈感,秉承精工細作的精神,創作出這首潮州鑼鼓樂。作曲家運用現代作曲技法,在織體、和聲、配器、複調等方面著手,獨具匠心地將至今還流傳於潮汕地區的古老“二四譜”唱念(二三四五六七八)讀音生動地再現於樂曲中。
曲目介紹由澳門中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