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沙皇的新娘》序曲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1844-1908)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虽然主要以绚烂多彩的管弦乐作品享誉西方乐坛,如广为人知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等,但在其有生之年他将更多的创作精力投入歌剧领域,共写有十五部歌剧作品,广泛展示了其丰富的乐队写作技艺和多元的人声写作风格。
四幕歌剧《沙皇的新娘》是他的第十部歌剧作品,改编自俄罗斯戏剧家列弗.梅伊的同名话剧,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中叶著名暴君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 )统治时期,以其第三任妻子玛尔法在新婚不久后便离世的史实为蓝本,讲述了平民女子玛尔法的爱情悲剧。1899年首演于莫斯科“私人歌剧团”,该剧团由俄罗斯企业家萨瓦.马蒙托夫出资建立于1885年。歌剧的序曲主要由两个颇富俄罗斯风情的主题构成,第一主题局促不安、充满动力,暗示着全剧的情感冲突及其最终导致的死亡结局;舒缓如歌的第二主题象征着剧中主人公美好炽烈却短暂易逝的爱情。
文:刘丹霓
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作品 43
拉赫曼尼诺夫的音乐常被挂以“浪漫主义晚期”的名号,但他却与同时代的作曲家相去甚远——在十九世纪末,他没有选择如理察.史特劳斯式带着诗意的歇斯底里,或是马勒式悲怆与带着乌托邦的幻想,而将这种直指全人类精神世界的思考转化为对自我的沉浸;进入二十世纪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音乐形式,“无调性”、“十二音”等新作曲技术的创造,以及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等流派风格的涌现,拉赫玛尼诺夫始终坚守柴可夫斯基作品传承之深刻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浪漫主义情怀,其血液中流淌着斯拉夫民族民间小调的抒情悠长,使其被冠以“俄罗斯浪漫主义最后的辉煌”之称。
拉赫曼尼诺夫常因他“炫技钢琴家”的身份而被忽略其卓越的创作才能,但无论是从他的小型作品如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或是大型作品如歌剧、交响曲、四部钢琴协奏曲等,都可以窥见他孕育在浪漫主义背景下独特的自我。作于1934年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虽诞生于一战与二战之间,但我们似乎很难从音乐中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拉赫曼尼诺夫身上留下的印记。这部被看作为拉赫曼尼诺夫“第五钢琴协奏曲”的作品,结合了独奏协奏曲气势磅礴的交响性和繁复华丽的炫技性,以及狂想曲庄重宏大的史诗性和逻辑严密的叙事性。单乐章的变奏曲带有明显的组曲倾向,主题分裂出的二十四个性格变奏如同细胞般相互聚集合为一体,三组变奏就像是三个不明显间断的乐章连续发展,畅快淋漓。核心细胞——派生出二十四个变奏的主题则来源于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随想曲,在乐队与钢琴的协作下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落入石盘又回溅四射。
相较于同样改编自帕格尼尼此作的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拉赫曼尼诺夫的这一“再创作”如同一颗大树:树干部分——主题贴近原作,保留了其精巧与气势恢宏;独创性地在变奏中生发出新的枝叶——变奏十八中如歌的旋律采用了倒影手法,摄人心魄,如天堂中洗涤心灵的光影,纯净直抵人心。吸取天地之精华的硕果——借用中世纪末日经《震怒之日》,带入浓烈的宗教仪式感。
历史上曾有学者将拉赫曼尼诺夫的创作当作反面教材,称其“缺乏创意和才华——风格上模仿柴可夫斯基、作曲技法上保守地沿用浪漫派后期风格”,又称其作品为“感情泛滥、肤浅庸俗的现代主义模仿产物”;更有批评者认为“不出半世纪,他的作品将被弃如敝屣、乏人问津”。尽管历史上有这样的批评,但时至今日,时间让我们见证了拉赫曼尼诺夫的价值。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K. 219 “土耳其”
莫扎特的《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在辞去萨尔斯堡的宫廷职务,成为“自由音乐家”后创作的。该作品规整精致、强弱对比明显。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十分精妙,注重小提琴的音色,独奏小提琴的主体地位极为明显,有活泼灵动的感觉,高音部分色彩丰富。该作品的难点在于莫扎特作品讲究的发音、稳定的速度、作品中乐段的块状感、音量的对比等,这非常考验演奏者对该作品的整体把握。
伯恩斯坦:《老实人》序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伯恩斯坦登上米兰史卡拉歌剧院的指挥台,在歌剧舞台大放异彩。与此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同规模的歌剧作品。1953年,剧作家莉莉安.海尔曼向他建议把伏尔泰的《老实人》搬上舞台。伯恩斯坦说服海尔曼把这本小说改编为新古典风格的轻歌剧,而非她原先构思的话剧加上配乐。伏尔泰的这本中篇小说讲述了天真、单纯、善良的年轻人憨第德和他的情人遭遇的一连串不幸,并质疑了莱布尼兹式乐观主义(“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
1956年《老实人》在百老汇首演失利,或许因为作品主题对于观众来说过于高深。伯恩斯坦后来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多种版本供不同演出地点使用,但令《老实人》闻名于世的还是作品的序曲。1957年1月26日,伯恩斯坦在一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上将之作为音乐会的序曲演出,使作品旋即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会开场曲。
这首序曲以辉煌的配器和出色的打击乐效果著称,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特别活泼的开头之后是较慢而抒情的中段,最后是兴奋激动的尾声。
第二至第四首曲目介绍由上海交响乐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