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沙皇的新娘》序曲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1844-1908)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雖然主要以絢爛多彩的管弦樂作品享譽西方樂壇,如廣為人知的交響組曲《天方夜譚》、《西班牙隨想曲》等,但在其有生之年他將更多的創作精力投入歌劇領域,共寫有十五部歌劇作品,廣泛展示了其豐富的樂隊寫作技藝和多元的人聲寫作風格。
四幕歌劇《沙皇的新娘》是他的第十部歌劇作品,改編自俄羅斯戲劇家列弗.梅伊的同名話劇,故事發生在十六世紀中葉著名暴君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 )統治時期,以其第三任妻子瑪爾法在新婚不久後便離世的史實為藍本,講述了平民女子瑪爾法的愛情悲劇。1899年首演於莫斯科“私人歌劇團”,該劇團由俄羅斯企業家薩瓦.馬蒙托夫出資建立於1885年。歌劇的序曲主要由兩個頗富俄羅斯風情的主題構成,第一主題局促不安、充滿動力,暗示著全劇的情感衝突及其最終導致的死亡結局;舒緩如歌的第二主題象徵著劇中主人公美好熾烈卻短暫易逝的愛情。
文:劉丹霓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作品 43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常被掛以“浪漫主義晚期”的名號,但他卻與同時代的作曲家相去甚遠——在十九世紀末,他沒有選擇如理察.史特勞斯式帶著詩意的歇斯底里,或是馬勒式悲愴與帶著烏托邦的幻想,而將這種直指全人類精神世界的思考轉化為對自我的沉浸;進入二十世紀後,面對紛繁複雜的新音樂形式,“無調性”、“十二音”等新作曲技術的創造,以及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新古典主義等流派風格的湧現,拉赫瑪尼諾夫始終堅守柴可夫斯基作品傳承之深刻的抒情性與戲劇性的浪漫主義情懷,其血液中流淌著斯拉夫民族民間小調的抒情悠長,使其被冠以“俄羅斯浪漫主義最後的輝煌”之稱。
拉赫曼尼諾夫常因他“炫技鋼琴家”的身份而被忽略其卓越的創作才能,但無論是從他的小型作品如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或是大型作品如歌劇、交響曲、四部鋼琴協奏曲等,都可以窺見他孕育在浪漫主義背景下獨特的自我。作於1934年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雖誕生於一戰與二戰之間,但我們似乎很難從音樂中找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拉赫曼尼諾夫身上留下的印記。這部被看作為拉赫曼尼諾夫“第五鋼琴協奏曲”的作品,結合了獨奏協奏曲氣勢磅礴的交響性和繁複華麗的炫技性,以及狂想曲莊重宏大的史詩性和邏輯嚴密的敘事性。單樂章的變奏曲帶有明顯的組曲傾向,主題分裂出的二十四個性格變奏如同細胞般相互聚集合為一體,三組變奏就像是三個不明顯間斷的樂章連續發展,暢快淋漓。核心細胞——派生出二十四個變奏的主題則來源於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隨想曲,在樂隊與鋼琴的協作下如同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落入石盤又回濺四射。
相較於同樣改編自帕格尼尼此作的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李斯特《帕格尼尼練習曲》,拉赫曼尼諾夫的這一“再創作”如同一顆大樹:樹幹部分——主題貼近原作,保留了其精巧與氣勢恢宏;獨創性地在變奏中生發出新的枝葉——變奏十八中如歌的旋律採用了倒影手法,攝人心魄,如天堂中洗滌心靈的光影,純淨直抵人心。吸取天地之精華的碩果——借用中世紀末日經《震怒之日》,帶入濃烈的宗教儀式感。
歷史上曾有學者將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當作反面教材,稱其“缺乏創意和才華——風格上模仿柴可夫斯基、作曲技法上保守地沿用浪漫派後期風格”,又稱其作品為“感情氾濫、膚淺庸俗的現代主義模仿產物”;更有批評者認為“不出半世紀,他的作品將被棄如敝屣、乏人問津”。儘管歷史上有這樣的批評,但時至今日,時間讓我們見證了拉赫曼尼諾夫的價值。
莫扎特: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K. 219 “土耳其”
莫扎特的《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在辭去薩爾斯堡的宮廷職務,成為“自由音樂家”後創作的。該作品規整精緻、強弱對比明顯。作曲家的創作手法十分精妙,注重小提琴的音色,獨奏小提琴的主體地位極為明顯,有活潑靈動的感覺,高音部分色彩豐富。該作品的難點在於莫扎特作品講究的發音、穩定的速度、作品中樂段的塊狀感、音量的對比等,這非常考驗演奏者對該作品的整體把握。
伯恩斯坦:《老實人》序曲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伯恩斯坦登上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指揮台,在歌劇舞台大放異彩。與此同時,他也創作了不同規模的歌劇作品。1953年,劇作家莉莉安.海爾曼向他建議把伏爾泰的《老實人》搬上舞台。伯恩斯坦說服海爾曼把這本小說改編為新古典風格的輕歌劇,而非她原先構思的話劇加上配樂。伏爾泰的這本中篇小說講述了天真、單純、善良的年輕人憨第德和他的情人遭遇的一連串不幸,並質疑了萊布尼茲式樂觀主義(“這個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
1956年《老實人》在百老匯首演失利,或許因為作品主題對於觀眾來說過於高深。伯恩斯坦後來將這部作品改編成多種版本供不同演出地點使用,但令《老實人》聞名於世的還是作品的序曲。1957年1月26日,伯恩斯坦在一場紐約愛樂樂團的音樂會上將之作為音樂會的序曲演出,使作品旋即成為廣受歡迎的音樂會開場曲。
這首序曲以輝煌的配器和出色的打擊樂效果著稱,作品分為三個部分,特別活潑的開頭之後是較慢而抒情的中段,最後是興奮激動的尾聲。
第二至第四首曲目介紹由上海交響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