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無名孤島上,王生和茜娘這對老年夫婦,一個不斷編織竹篾,一個整日用竹籃打水,兩人喋喋不休,但傾訴的對象只有面前的椅子。這天,他們邀請了所有人來訪,並熱烈期盼客人能告訴他們人生意義。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們“見”到了故友、初戀、孩子、皇帝等。最後,一位客人姍姍來遲,可這位好不容易到來的客人卻是個啞巴……
實驗崑劇《椅子》改編自荒誕派戲劇大師、法國劇作家尤金.尤內斯庫的同名作品。全劇以中國戲曲最經典的“一桌二椅”樣式呈現,通過演員的唱唸做打和不同段落的行當轉換,崑曲唱腔音樂的探索創新,表現出滿台的“椅子”及“穿梭”的人群,創造看不到卻能感受到的人和物,揭示劇中人物的不同關係及狀態。此劇不但延續了原著精髓,充滿哲學意味,荒誕虛無,並始終觸及著自由、生死、愛情等人生終極問題。
開場老人王生編織竹篾、老婦茜娘竹籃打水,中間看不見的客人們分別折射、隱喻了這對老夫妻一生的事業、愛情、友情、親情。該劇荒誕、虛無、反戲劇等特質給演員的表演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然而劇中虛擬的椅子、人物設置又與傳統戲曲相當契合。兩人略帶誇張的肢體表演,跳脫自如的嬉笑怒駡,使得空落落的舞台更顯孤獨,淋漓盡致地外化了心靈世界的荒蕪。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孤島,連著浩瀚的水,卻沒有一舟可渡,而茜娘眼中的“燈火村莊”,來自於其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愛的純粹,使我們在絕望、孤獨中感受到一絲溫暖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