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竹業是澳門曾經輝煌的過去,從最初的資料搜集到與黎鴻健先生面談,這份輝煌由益隆折射出一幅宏大的藍圖。藍圖中,“Made in Macau”這個標籤曾銷售到舊金山、瑞士等地,一串串由澳門人親手搓捲的炮竹在千里之外傳遞過喜慶歡笑、爆裂出響亮的名號、綻放出炫目的亮光。那是澳門人用手去開拓的澳門生命力。
時而至今,炮竹業已移植到歷史課本、旅遊景點或文遺名錄裡,以“澳門傳統手工業”的名義延續著它的生命。那段靠雙手養活自己的光輝歲月,隨著時代的變遷被人淡忘。我希望能夠透過演出帶領觀眾進入一場夢,夢迴那份澳門人以雙手奮力創造的自豪。
《夢迴.益隆》除了表達我自身對澳門手工業的敬佩外,也試圖讓觀眾感受這份澳門人的驕傲。澳門除了五光十色的霓虹外,也有著一雙雙勤勞的手,默默鑄造燦爛風骨的勞動的手。我把這些情意寄放《夢迴.益隆》裡面,希望炮竹業的輝煌能夠通過這個作品延續下去,在澳門藝術節之後、在益隆炮竹廠之外,每個看過演出的觀眾都會在心中被澳門這段炮竹史、被每雙澳門人的手、被一聲聲炮竹響,刷新對澳門這個城市的想像。
文:袁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