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 西九文化區職員

 

角色及演員

項羽:黎耀威
虞姬:黃寶萱
馬童/士兵:吳立熙  

劇情及分場簡介

垓下,深秋蕭涼,西楚霸王意氣盡。楚歌四起,戰馬悲嘶,項羽大勢已去。沙場月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訣別。面對烏江,霸王彷彿聽見虞姬寄語勉勵,留待有用之身,伺機東山再起,又見將士亡魂要求拚死一戰。

第一幕

第一節   回營
此場以古老粵劇唱腔“中州韻”(又稱“桂林官話”)演唱。項羽出場的套路,如“跳大架”及“走四門”,及虞姬上場時所唱的“中板”及大鑼鼓運用,充滿傳統粵劇的特色。

第二節  楚歌
這場主要表現當代粵劇特色,語言亦由“桂林官話”轉為“廣州話”。曲牌上,不只有傳統梆黃,更有小曲〈落花天〉及南音等,展現粵劇曲牌及板腔靈活多變的一面。

第三節  烏騅
將士透過戲曲身段表達楚營軍心大亂的情況。新編〈垓下歌〉與虞姬所演唱的新曲是在傳統旋律上的推進。刪去虞姬舞劍及改動了虞姬自刎的情節,是在傳統上作出大膽調整,嘗試從另一角度突顯人物形象。

第二幕  烏江自刎

項羽上場的“鑼邊花”,破格地以抽象形式,糅合霸王殺出重圍的感覺;全幕均以新曲為骨幹,配合霸王敗走烏江的心理掙扎,當中與士兵的武打身段,描寫二人岀生入死,患難與共,加強了彼此的情義。虞姬與士兵均代表了霸王的心魔,獨特的表演風格展示項羽的最終抉擇。

節目介紹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為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首部委約作品,糅合傳統與創新意念,同時展現粵劇從古到今的風格。全劇結合傳統粵劇表演程式及當代舞台設計,細膩地刻畫經典故事中項羽與虞姬之情,訴說西楚霸王項羽面對江山美人盡失之際的悵然回眸。

此劇曾獲邀參與亞洲多個城市之藝術節,榮獲“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榜單之40台劇目獎”、2018 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2017年度最佳小劇場戲曲獎”、第五屆及第六屆北京“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理念及特色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以傳統粵劇故事為藍本,逐漸演變至近代粵劇的演出風格,在堅守傳統上創新點綴,劇中三個角色猶如展示了粵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反映了青年粵劇演員對傳統戲曲的未來展望,向觀眾呈現粵劇的流變與發展,為戲曲的未來發掘全新方向。

故事以傳統粵劇表演程式“走四門”、“跳大架”作為序幕,並以“中州韻”演繹,配合粵劇鑼鼓,保留傳統精髓,顯示年輕戲曲演員銳意創新而又不忘傳統,繼承於根底,創新於無形。舞台上的一桌兩椅,配合近代音樂和燈光,令此劇增添不少時代感。音樂上,在項羽入帳與虞姬對飲的情節中,編者逐漸糅合當代粵劇特色,如梆黃交替、小曲牌子穿插運用,並以“廣州話”作為唱念基礎;中段將舞台交給樂師們,演繹一幕兩軍大戰的場口,讓觀眾如置身於戰場一樣;及後的〈烏騅〉及〈烏江自刎〉兩節,不僅加強霸王項羽、虞姬及士兵的心理刻畫,更透過創作新曲,嘗試在傳統旋律上加以推進。演員為了把角色營造得更立體,不斷嘗試創新,加插了特別的身段及舞蹈形體動作。

全劇由霸王回營掀起序幕,與虞姬對飲當歌,到後來英雄末路,透過霸王的悲壯之氣,虞姬的殉情之美,烘托出項羽有血有淚的形象,不再只是一個敗走烏江、心靈脆弱的悲劇英雄。最後留有伏筆讓觀眾思考霸王的最終抉擇和編者的心思。整部作品以粵劇傳統及創新交替出現的手法演繹,一方面保留了傳統粵劇的套路及唱腔,以此展示創作團隊對傳統粵劇演繹技法的秉承與尊重;另一方面表現對粵劇的鋪排或情節產生無限可能。

藝術家及團體簡介

鍾珍珍,監製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燈光設計碩士。於2011年加入西九文化區至今,先後監製“西九大戲棚”、“自由野”(2012)、西九戲曲中心講座系列、西九戲曲中心粵劇新星展、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和《文廣探谷》等,以及擔任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開台日及開放日、開幕節目《再世紅梅記》的總監製。曾策劃國光劇團《賣鬼狂想》赴港演出,多次籌組粵劇演員往中國內地培訓和交流,以及邀請褔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及上海淮劇團參與“西九小劇場戲曲展演”。

黎耀威,編劇、導演、編曲、演員(飾項羽)

名伶文千歲及音樂名家潘細倫入室弟子,曾跟隨文禮鳳、韓燕明習藝。2010年獲香港八和會館與香港電台第五台頒發粵劇青年演員飛躍進步獎金獎(生角);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戲曲),同年創立“吾識大戲”,以新鮮形象推廣粵劇。2016年創作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於亞洲巡迴演出,更獲2018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2017年度最佳小劇場戲曲獎;2019年憑小劇場粵劇《文廣探谷》奪北京新文藝團體優秀戲劇作品展演最佳劇目及最佳演員。

黃寶萱,編劇、導演、編曲、演員(飾虞姬)

工花旦。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幼承家學,父親為著名粵劇演員黃金堂,師承吳聿光,曾隨梁谷音、胡芝風及李鳳等名師學習。2006年成立粵劇場。2014年於西九戲曲中心粵劇新星展演獲優秀表演獎,2015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戲曲),2021年獲頒第二屆粵劇金紫荊優秀年青演員獎。近年的作品包括《覆水難收》、《清風亭》及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文廣探谷》等。2018年加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新星劇團,擔任音樂設計。

吳立熙,演員(飾馬童/士兵)

粵劇演員,香港油麻地戲院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演員。自小隨黃綺雯習唱粵曲,先後跟隨楊明、周鎮邦、何家耀及蔡之崴學習京崑身段和古老粵劇排場,更拜京劇武生關世振為師,畢業於八和粵劇學院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課程。於2011年獲“林百欣杯”全港社團粵劇粵曲比賽粵劇折子戲組冠軍及全港青年粵曲比賽冠軍,2016年獲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 梨園之最2016”頒發梨園新輝獎,2020年獲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曲)。重要作品包括《困谷》、《三氣周瑜》、《月下追賢》等。

胡偉聰,技術總監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舞台音響及錄音。曾任香港文化中心高級製作主任(音響)、香港海洋公園節目部技術經理、香港迪士尼樂園娛樂事務部製作經理,亦曾於大小舞台演出及演唱會擔任技術設計、技術及製作統籌、技術總監等崗位。2013年加入西九文化區,參與戲曲中心、藝術公園及自由空間的設計工作;同時負責不同表演藝術之演出製作,為“西九大戲棚”、西九戲曲中心粵劇新星展、“自由野”及“自由約”等節目提供製作技術支援及擔任技術總監。

黃逸君,舞台設計

香港演藝學院藝術學士、英國皇家威爾斯音樂及戲劇學院碩士,現為香港演藝學院舞台設計系講師。曾合作的團體包括香港話劇團、神戲劇場、香港藝術節及非常林奕華等。2009年擔任古蹟酒店1881海利公館室內設計。2011至2012年於英國皇家威爾斯音樂及戲劇學院任職客席講師。2014年開始於香港演藝學院任駐校藝術家。近期作品包括非常林奕華《聊齋》、香港演藝學院《我自在江湖》、香港話劇團及西九文化區聯合主辦《大狀王》等。

蕭健邦,燈光設計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藝術學士(榮譽)學位課程,主修舞台燈光設計。曾獲獎學金到英國及中國(北京及上海)作學術交流。近期燈光設計作品包括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小劇場粵劇《奉天承運》(預演)及小劇場粵劇《文廣探谷》、香港話劇團《假鳳虛鸞》、iStage《超齡發夢王》及《正是這樣的生活》、香港藝術節《炫舞場2.0》、香港演藝學院《Pippin》、中英劇團《相約星期二》、同流《山羊》及《聖訴》等。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温新康,音響設計

Freelancer Production Company創始人之一。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獲學士(榮譽)學位。2019年憑《火鳳燎原》舞台劇.壹《亂世英雄》獲第28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響設計。多年來與不同藝團合作,包括:榞劇場、影話戲、中英劇團、香港舞蹈團、西九文化區、工字鐵團、A2創作社等。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毛奕俊,音樂領導

九歲開始隨余樂夫學習高胡至今,十二歲考入廣東粵劇學校,隨陳志毅學習高胡演奏。2021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曲藝術學士學位課程,在校期間隨吳聿光、駱慶兒、雷葉影學習高胡及粵劇拍和,並隨余其偉學習高胡及廣東音樂演奏。曾獲頒毛俊輝獎學金、林家聲慈善基金會獎學金等。曾參與香港藝術節委約作品《百花亭贈劍》、桃花源粵劇工作舍作品《帝女花》等。

陳定邦,擊樂領導

幼時加入八和少年粵劇團、劍心粵劇團及金玉堂劇團學習身段,跟隨唐健垣習唱腔,其後在八和粵劇學院隨江成(江牛)學習撃樂。少時曾獲多次獎項,其後於各大粵劇團及演出擔任撃樂領導,包括新編粵劇《媚香留情》、南戲《拜月記》、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文廣探谷》等,均獲好評。近年積極嘗試將不同劇本新編成粵劇,期望帶給傳統新衝擊。2021年榮獲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曲)。

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四十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二十三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戲曲中心 

戲曲中心以保存、推廣及發展戲曲藝術為目標,承擔弘揚本土粵劇和推廣其他劇種為使命。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鼓勵藝術家創作,並培育本地新一代藝術家,通過演出、創作、教育、研究和交流,拓展觀眾,為戲曲的當代發展創造新平台。

 

 

 

免責聲明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僅為本項目提供協調及技術協助,一切創作內容及由項目成員表達的任何觀點,均不代表本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