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海王星

夢劇社

角色及演員

陳俞君:高凱琳
吳成勇:霍嘉珩
吳俊廷:楊彬
林玉華:林嘉碧

節目介紹

在占星學中,海王星象徵幻想、救贖、混亂、欺騙、不切實際、曖昧不明,其虛幻的特質常引起混亂的局面。

真實和虛幻交錯,是《海王星》的創作起點。

創作團隊把個人經歷轉化,加上訪談和田野調查,製作以思覺失調症為文本的劇場作品。碎片化的敘事手法,吟唱式的聲響堆疊,呈現出患者腦裡亂中有序的聲音。

故事講述劇場導演陳俞君因男友吳俊廷的母親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啟發她以吳母為藍本,創作關於思覺失調症的作品,其間喚起了吳母與前夫的愛恨情愁。陳俞君愈陷愈深,吳俊廷懷疑應否繼續下去……

導演的話

荒誕、不連貫、無邏輯、夢像主導了我的日常和創作。在夜裡我能聽見所有聲音,我能聽見整棟大廈的聲音:炒菜聲、呻吟聲、骨頭聲、抖腳聲、洗衣機聲。只要聽見那些大家在生活中發出的聲音,我才能入睡,才能感覺到安全。只要聞到、看到、感覺到震動,我都知道那些一定都是真的。在現實生活或在夢裡,反覆持續聽見充滿惡意的敲門聲。在生活中出現的聲音使我恐懼,但在劇場裡出現的聲音使我著迷。

幾年前,在澳門執導《兩韓統一》。那時集中以聲音去呈現文本中生活細節、人物關係。聲音在空間中的反彈,迴盪、延遲、震動,使我著迷。真實的演員站在我正前方,但他的聲音從四方八面湧過來。聽覺上的混亂、視覺上的判定、現實和想像的對立、真實和虛幻的錯亂,就這樣開始了《海王星》的初步構想。

《海王星》以分散式的文本片段組合編寫,混亂但有序,是我一直鍾愛的思維模式和文本結構。這樣的分散、混亂、跳躍、無邏輯更能集中推疊出角色生活中的日常狀態。作品圍繞思覺失調病患的世界,集中人與人的關係,以“親密戀人關係”、“長期病患照顧者”、“藝術工作者”不同角度切入病患的日常、照顧者的狀態及第三者的想像。

文:張健怡

藝術家及團體簡介

張健怡,導演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導演。近年主要以個人生命經歷創作作品,開始思辯語言本身的既定意思,企圖使之不再是個人創作裡的唯一主導,並嘗試在精神層面上建構視覺畫面、聚焦身體語言,重新思考空間、聲音、身體三者之間的關係。近作包括《練習》、《我是誰?》、《錐心之痛》、《陰性書寫》、《特別號碼係⋯⋯》等,其導演作品《塞車》獲台北藝穗節“戲劇中的戲劇”獎項。

陳弘洋,編劇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劇本創作組。曾以編劇身份於台灣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及日本翼宿駐村、獲獎學金赴丹麥歐丁劇場進修研習,作品曾獲台北藝穗節多項大獎。2019年以《樂園》入選公視學生劇展,此作亦入圍兩項電視金鐘獎、獲2021年紐約電視電影節短片組銀獎。2021年以《天王降臨多久川》獲台北文學獎舞台劇本組首獎,並以填詞作品《一首無聊个歌》獲新竹縣客家新曲獎最佳創新歌曲獎首獎。

霍嘉珩,助理導演、監製、演員(飾吳成勇)

畢業於澳門大學傳播系新聞及公共傳播課程及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表演基礎課程。現為自由身工作者,亦為夢劇社理事兼外展活動經理、兄弟班藝術會理事等。演出包括《披著白毛毛的小妖怪》、《海王星》、《巴士司機》、《宜民傢私店》、《北緯22°咖啡店》;編劇及導演作品有《麻麻煩煩麻鬼煩》、多媒體舞蹈劇場《Blue》、《鬼馬音樂狂想曲之澳門街味道》、《嫲嫲的寶箱》、《圍里解密導覽團》、《OMG!求戀期》。

溫詩樂,音響及音效設計

畢業於台灣實踐大學,獲音效設計碩士及古典結他學士,現為該校音樂系音響技術講師、水聲人重唱團駐團音響創意設計總監及滾動傀儡另類劇場音響顧問。作品有《海王星》、《誰與水說》、《謎.伶》、《史提芬周》、《逆光》、《晚安,媽媽》、《離下班還早——車衣記》、《山羊》、《奧利安娜》、《北緯22°咖啡店》、《海盜婆》、《匠木浮城》。

杜國康,舞台及燈光設計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燈光設計。現為自由身劇場工作者,主要從事燈光設計,涵括戲劇、舞蹈、音樂劇、歌劇等。2015年以焦點舞團《雙分子》入選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台灣學生館作品。作品包括《藍色時分》、《嘉路士一世》、《海王星》、《游泳池(冇水)》、《叢前黑夜》、《虛域》、《香山夢梅》、《北緯22°咖啡店》、《東西》等。

陳家彥,服裝設計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舞台設計。曾參與劇場演出的舞台、服裝、道具、戲偶及主視覺設計等,如《海王星》、《游泳池(冇水)》、《人人超級市場》及“《一路一帶.不漏洞拉》亞洲劇場導演計劃——卡桑德拉”服裝設計、《枕頭人》服裝設計及執行舞台設計、《洄游》佈景及服裝設計、《遷移者之歌》美術指導。

孫盧利時,化妝設計

取得英國ITEC舞台及潮流化妝造型文憑,現為Sizzle化妝設計師、舞台化妝造型導師。近期作品包括《枕頭人》、《游泳池(冇水)》、《海王星》、《在家工作》、《九聲》、《披著白毛毛的小妖怪》、《青蛙求王》、《玫瑰少年》、《親密的疏離》、《平行異數》、《魔笛》、《時候到了》、《狼狽行動2.0》、《車你好冇》等。

陳嘉宜,監製

夢劇社理事長、全職劇場工作者,擔任藝術行政、演出策劃、表演製作、戲劇教學、藝團營運等。曾監製“當代劇場美學探索及實踐計劃”及演出《西哈諾》,導演及監製《披著白毛毛的小妖怪》,聯合監製澳門藝術節《路.遊.戲》,策劃青年劇場綜合培訓計劃及實踐演出、獨演小劇場、“銀花綻放”社區藝術計劃、“百味人生”社區藝術計劃,聯合監製夢劇社《海王星》及《游泳池(冇水)》等。

馮鎮業,製作經理、舞台監督

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目前為全職劇場工作者。曾參與製作夢劇社《路.遊.戲》和《匠木浮城》、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離下班還早——車衣記》、詩篇舞集《舞.渡.海》、卓劇場藝術會《奧利安娜》和《平行異數》、曉角Long Run劇場系列《明年此時》和《枕頭人》等。

張可兒,劇本英語翻譯

資深文化藝術撰稿人及翻譯。曾於英國、香港和澳門的藝術團體擔任藝術推廣工作,包括英國邱吉爾劇院、貝爾格萊德劇院和皇家莎士比亞劇院,香港西九文化區、香港舞蹈團,戀愛.電影館、石頭公社藝術文化團體,並曾為多個節目和展覽撰寫和翻譯文案。

劉芷蕙,執行舞台監督、道具設計

全職表演藝術工作者,主要擔任執行舞台監督、空間設計、道具設計及監製。曾參與曉角話劇研進社《枕頭人》和《東西》、足跡《藍色時分》和《蘩漪4.48》、澳門藝術節《嘉路士一世》和《梅田宏明雙舞作》、澳門文化中心《在咖啡冷掉之前》和《浮生記》、英姿舞園“舞聲舞息”實驗舞蹈作品孵化計劃和《Blue》、卓劇場藝術會《平行異數》和《奧利安娜》、夢劇社《黃金時代》等。

高凱琳,演員(飾陳俞君)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表演,曾獲獎學金赴丹麥歐丁劇場進修研習。近年的劇場作品包括香港大館舞蹈季《198491牆後的赤裸信息》、劇場搏劇場《Time and Toys》、香港比舞《Action》、獨演小劇場《特別號碼係⋯⋯》、澳門文化中心駐場藝術家計劃《浮生記》、小城實驗劇團《九聲》、澳門藝術節《大堂巷7號睇樓團》等。

楊彬,演員(飾吳俊廷)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現為夢劇社核心團員及曉角話劇研進社製作經理。近年演出包括夢劇社《海王星》、《匠木浮城》和《侯貝多.如戈》、一戲一格《我的換樓秘笈》、曉角話劇研進社《鏡花轉》和《枕頭人》、小城實驗劇團《九聲》、曉角Long Run劇場系列《Art》、葛多藝術會《短打莎士比亞》等。

林嘉碧,演員(飾林玉華)

自由身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工作者、KAPIK Design創辦人。分別於2011及2016年取得英國溫布頓藝術學院劇場設計基礎文憑、皇家威爾斯音樂戲劇學院劇場舞台設計碩士。曾演出夢劇社《海王星》和《女僕》、滾動傀儡另類劇場《甲戌風災》、紫羅蘭舞蹈團《凝視朦朧的孤寂》、卓劇場藝術會《電梯的鑰匙》、天邊外(澳門)劇場和小城劇團《不戴Bra的瑪莎》等。

夢劇社

2008年註冊為非牟利藝術團體,透過創作具本土魅力的作品,加強觀眾對劇場藝術的認同。亦舉辦培訓項目,以擴展戲劇愛好者群體、為澳門劇壇培訓人才,以及與不同機構合作,將戲劇帶入社區。近年創作及活動包括流動劇場“故事小販”系列、《錐心之痛》、《海王星》、青年劇場綜合培訓計劃、原創劇作孵化計劃、“百味人生”社區藝術計劃等。

免責聲明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僅為本項目提供協調及技術協助,一切創作內容及由項目成員表達的任何觀點,均不代表本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