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寂寞俱樂部

詩篇舞集 x TOTAL BRUTAL

節目介紹

六位國際舞者齊集一間俱樂部,以充滿活力的舞蹈展現他們的美麗、衝勁和悲傷。他們時而群舞,時而獨舞或雙人舞,在數碼世界中追求被愛與被觸摸,卻意識到寂寞是現今世代最常見的弊病這個不幸的事實。

編舞的話

我在世界各地進行的藝術創作,經常以探索因使用和沉迷電子應用程式而缺乏社交的現代都市人為主。這部澳門的作品旨在呈現六位舞者的內心、脆弱的情感和不為人知的一面,以及幽默和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共性。

文:Nir de Volff

充從身體看見寂寞的印記——中德合作《寂寞俱樂部》

愛與孤獨是藝術家亙古不變的創作命題,但呈現方式不盡相同。當來自德國的編舞家Nir de Volff遇上中國的舞者,會創出怎麼樣的詮釋?

Nir de Volff並非首次來澳,2019年詩篇舞集曾邀請他合創《假笑交響曲——未開場的收場白》,早就反映出他對當代人的生活與情感深感興趣,這次全新作品《寂寞俱樂部》繼續探討二十一世紀下科技與情感的關係。監製何雅詩說:“在數碼時代,大家好像很容易就接觸到對方,發送訊息或FaceTime(視訊通話)都很容易,但為何會這麼寂寞?科技似乎拉近了我們,但不能慰藉我們。”

是次演出的六名舞者分別來自德國和中國,包括兩位澳門本地舞者。何雅詩憶起數年前合作初期,Nir de Volff在澳門尋找跳舞的男生演出確實不容易,也不確定本地舞者能否勝任,然而經歷三年前的合作後,他對澳門舞者看來更有信心,於是這次他將帶同更厲害的舞者來澳一較高下。在一小時的演出中,除了透過肢體理解作品的意象,觀眾將會在演出中看見舞者身體的變化,因兩地舞者同樣根據BBM(Breathing Bodies Movement)的訓練而發展出一套表演方式。

甚麼是BBM?這是由Nir de Volff開發的一套呼吸身體運動技巧,著重張開口以胸腔呼吸而非腹式呼吸,引導舞者開發自己的身體,嘗試把身體不活躍的區域激活起來。何雅詩指一般本地訓練熱身只著重動作及關節上,而BBM卻不一樣,她解釋:“我們其實是有呼吸,但沒講得很清楚是如何呼吸,如何由此整理出一套技巧,就如有一種以色列Gaga技巧(強調由內而外的能量、感官與動作的關係),由慢到快,由身體中間延伸到關節,再開闊一點。BBM則是一套由呼吸開發身體與思維的一套技巧,你能看見過程,約一小時便可看到人的擺動愈來愈大,自然地加大呼吸,然後去到一個狀態會放開自己,很自然,沒半點強迫自己,挺神奇的。”她看到舞者多嘗試了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做的動作,注重細節的Nir de Volff亦愛對舞者提問,引發舞者的思考,再發展成舞蹈。作品中有獨舞也有群舞,以展示不同個體對觸摸、碰撞和愛的感受。

文:黃詠思
觀眾、刺繡女工、前傳媒人,2018年“戲劇通——聽講現當代劇場這件事”學員,2019年“評地”駐站評論人。現時擔任藝術行政及策展工作。

藝術家及團體簡介

Nir de Volff,編舞、服裝及舞台美術設計

在以色列出生和學習舞蹈,其後加入當地的專業舞團開展舞蹈生涯,並於碧娜.鮑許的《維克多》中任客席舞者。2000年移居阿姆斯特丹並開始創作,2004年移居柏林並為索芬劇場的柏林舞蹈節創作其第一部作品。2007年成立舞團TOTAL BRUTAL,與海內外多家劇院合作。2020至2021年為德國萊比錫的傷健融合舞團Forward Dance Company,是其首位特邀編舞家。他將社會政治議題與娛樂元素融入其國際文化交流項目,並在各地教授“呼吸帶動身體運動”(BBM)技巧。

梁保昇,創作舞者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致力於表演藝術。曾多次參與跨領域合作的演岀、設計、策劃、影像等活動,並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包括Nir de Volff、邢亮、劉迎宏、蘇威嘉、婁夢涵、桑吉加和Leigh Warren。在校期間曾參與年度展演和演出,其中舞作包括張曉雄《浮生》、蘇威嘉《自由步——日光、軌跡、身影》等。近年作品有《AGAIN》、《RED CLOCK》、《來到這裏嘗試》、《Please Call Later》。

易元,創作舞者

完成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全日制舞蹈技術課程後赴北京進修,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表演專業。在校期間曾參與多項舞蹈交流活動及展演,包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文藝晚會《奮鬥吧中華兒女》、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文藝晚會及第五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其他演出包括2020年澳門自煮藝術節。

蘇梓豪,創作舞者

曾為廣東現代舞團舞者、香港MW舞蹈劇場客席舞者。近年以獨立藝術家身份進行創作和演出,活躍於粵港澳。擅長以同一主題創作系列作品,將舞蹈帶入與來自不同領域藝術家的跨學科創作合作,呈現形式包括劇場、特定空間及影像等多種媒體。主要作品包括“無燈光三部曲”—— 《無燈光》、《無燈光2.0》及《無燈光:窺》和月圓系列《最後一次月圓之夜》、《第X次月圓》及《第X次》。

Simone Camargo,創作舞者

舞者、編舞家和平面藝術家,出生於巴西,曾加入巴西多個舞團,包括瓜伊拉劇院芭蕾舞團(2000至2007年)、星體舞團(2007至2010年)和聖保羅市立芭蕾舞團(2011年、2013至2016年)。她曾與 Nir de Volff 合作,參與了在巴西聖保羅市的舞作《Kikar》(2012)、德國萊比錫LOFFT劇院的舞作《Wir》(2021)及《Joy》(2021)。在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尋求跨界美學,通過舞蹈豐富自己的表達方式。她於2012至2014年在巴黎第八大學攻讀舞蹈碩士學位,並於2018至2021年在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攻讀藝術創作碩士學位。

Cordelia Lange,創作舞者

於鹿特丹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後,在德國和荷蘭成為自由身舞者。曾與編舞家Gabriella Maiorino合作和參與Felix Landerer的世界巡演,其後加入比勒菲爾德市立劇院和奧爾登堡國家劇院(時任藝術總監為Guy Weizman和Roni Haver),與Omar Rajeh、Ann Van den Broek和Sharon Eyal等編舞家合作,並於2013年加入特拉維夫市的平頭舞團,度過了四年的舞蹈生涯。此外,曾於以色列的申卡爾工程、設計與藝術學院學習時裝設計,目前已回到歐洲,以自由身服裝設計師和舞者的身份與Nir de Volff、Ricardo Ambrozio、Helena Waldmann、Chris Jäger和Constanza Macras等合作。

Renan Manhães,創作舞者

南美藝術家,主要專注於舞蹈、表演和歷史唯物主義,致力於療癒殖民主義帶來的創傷、重新定義空間,以及與先祖建立聯繫。他相信隨性是身體完全自由的一種形式,通過舞蹈、身體運動和塔羅牌,幫助人們發現放下理性的樂趣。

何雅詩,監製

詩篇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台灣藝術大學跨領域藝術碩士。編舞作品曾於澳門藝術節、國際青年舞蹈節、澳門城市藝穗節等發表,並曾多次獲邀到葡萄牙、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廣州、香港等地交流、授課或表演。近年主要製作包括澳門藝術節《舞.渡.海》、詩篇舞集《他們說…我城》、《假笑交響曲——未開場的收場白》、《舞動傳承》及《微.觀(世界)》。

林俊熠,技術總監、燈光設計

劇場工作者,主要擔任技術總監及燈光設計等工作。燈光設計作品包括澳門舞者工作室《女是》及《也許有一天》、詩篇舞集《她們說…我城》及《他們說…我城》、英姿舞園《旅人》、四維空間《借個身體》、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青春的覺醒》及《狼狽行動2.0》,以及澳門藝術節與九年劇場《茱莉小解》等。

Mathieu Poterie,作曲、音樂設計

法國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有古典鋼琴教育背景。曾為芭蕾舞劇、表演、戲劇和電影作曲,以及多次為古典及當代舞演出擔任鋼琴伴奏。合作過的音樂人和團體包括Yael Naim、David Donatien、Emel Mathlouthi、馬賽國家芭蕾舞團、普雷祖卡芭蕾舞團,以及法國和德國多所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曾兩度與Nir de Volff合作,分別為2020年的《我們》和2021年的《Come as you are # part 2》。

陳家彥,服裝及舞台美術設計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舞台設計。現為劇場工作者,參與舞台、服裝、道具、戲偶、展覽空間、主視覺設計等幕後工作。曾參與曉角話劇研進社《枕頭人》舞台設計執行及服裝設計、夢劇社《海王星》和《游泳池(冇水)》服裝設計等,以及澳門藝術節《消失的身影》聯合視覺設計、《人人超級市場》服裝設計、《洄游》舞台及服裝設計、《遷移者之歌》空間及服裝設計。

馮鎮業,舞台監督

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現為全職劇場工作者。曾參與的製作包括夢劇社《路.遊.戲》及《匠木浮城》、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離下班還早──車衣記》、詩篇舞集《舞.渡.海》、卓劇場《奧利安娜》及《平行異數》、曉角Long Run劇場《明年此時》及《枕頭人》等。

賴靜雯,執行舞台監督

畢業於澳門旅遊學院旅遊會展及節目管理學系,現於米製作從事舞台管理、節目管理、活動協調等工作。

詩篇舞集

成立於2012年,旨在推動澳門的舞蹈藝術發展,積極投入舞蹈教育工作,同時促進澳門與外地之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每年透過邀請外地優秀藝術家及藝團共同合作,積極擷取澳門生活文化為素材,融入、創編多樣性的舞蹈作品。自成立以來,舞團開展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先後組織中國內地以及澳門舞者赴葡萄牙里斯本、澳洲布里斯班、日本橫濱和埼玉、韓國首爾和大田,以及中國北京、貴州、寧波、廣州、珠海、深圳及香港等地演出交流。

免責聲明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僅為本項目提供協調及技術協助,一切創作內容及由項目成員表達的任何觀點,均不代表本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