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小珂

傑羅姆.貝爾 x 小珂

* R.B. 傑羅姆.貝爾鳴謝以下支持單位:Direction Régionale des Affaires Culturelles d’Île-de-France、法國文化部、法國文化中心、法國歐洲和外交部

節目介紹

《小珂》是巴黎龐比度中心與上海西岸美術館五年展陳合作項目的委約作品,在法國編舞傑羅姆.貝爾的鼓勵下,中國編舞及舞者小珂以舞蹈與獨白自述她的生命故事。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傑羅姆.貝爾的舞團不再乘坐飛機出行,因此,貝爾與小珂的排練和各種交流均以遙距方式進行。這部作品不僅呈現小珂的個人經歷,同時也反映過去四十年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

這部作品是貝爾“舞者肖像系列”的最新舞作,該系列始於2004年的《Véronique Doisneau》(作品刻畫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一位同名舞者)。除上述作品外,該系列還有刻畫泰國傳統舞蹈大師皮歇.克朗淳和簡寧漢舞團舞者Cédric Andrieux的作品。

中法著名舞蹈家破格合作
一個舞蹈與生命的故事——《小珂》

法國著名舞蹈家、新舞蹈代表人物之一傑羅姆.貝爾的作品《Disabled Theater》曾在澳門上演,該演出以不同能力的表演者來挑戰觀眾既定的觀念,他的破格風格及充滿哲理的思維,叫人思考藝術與表演的背後意義。貝爾相當有名的“肖像”系列,是在舞台上以藝術家的身體與語言,勾勒出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藝術家面貌。

而被譽為“中國最狠女表演藝術家”的小珂,原名李珂。她的創作糅合舞蹈、劇場、行為、裝置、影像及視覺藝術等不同媒介,呈現人文關懷及對社會事件或現象的關注,作品如《100件T恤》述說駕駛者開車碾壓死人的社會新聞,《舞蹈共和》則以廣場舞為中心,展示一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她的作品曾於歐洲及日本巡演,備受注目及好評。

貝爾與小珂這兩個不拘成規、致力尋求突破的名字放在一起,已叫人感到好奇及有趣。而兩人聯合創作的《小珂》,由創作過程開始已擺脫了常規。貝爾因保護生態而不乘坐飛機,而因為疫情關係,小珂也不能到國外去與他面對面交流,而發展出以網絡會議及線上排練的方式來建構這個作品。

作品名稱叫《小珂》,可知這會是唯一表演者小珂的故事,但也顯示了作品跟貝爾“肖像”系列的關聯。它像一個示範講座,小珂透過獨白與舞蹈、語言與動作,與觀眾分享她的舞蹈與生命故事:由她四歲在台上給軍人表演,到六歲學習民族舞,二十歲開始不能滿足於被動的舞蹈形式,而涉獵不同的舞蹈風格,尋找屬於自己的舞蹈。為了生存和支持創作,小珂從事過商業舞蹈表演,又逐漸在現實生活與社會事件中得到啟發與靈感。她以平靜的語氣,告訴觀眾自己舞蹈生涯中一路走來的風景、各個出現在其中的人物,展示各種已成了她肌與膚的舞蹈風格:民族舞、富中國特色的芭蕾舞、現代舞、當代舞、霹靂舞、迪士高、爵士舞、舞蹈劇場、自己的舞等等。

這演出初聽是小珂個人生活及舞蹈生涯的故事,然而,由於她成長於中國改革開放時期,聽著聽著會發現這也刻畫了中國舞蹈文化的發展。就如貝爾所說,《小珂》“呈現的是一段獨舞,也反映了過去四十年中國舞蹈和文化的演變”,這不僅是一個藝術家的肖像,也是中國舞蹈發展的素描畫。

文:聞一浩
資深文化藝術編輯及評論人,曾任職多份報刊雜誌及先後與多個藝術機構合作,近年於不同報刊雜誌發表舞蹈及劇場的觀察及評論文章。

藝術家簡介

傑羅姆.貝爾,概念

貝爾在早期作品中運用結構主義手法創作舞蹈,以突出劇場空間內的主要元素。隨後,他關注的重點從舞台表演轉移到作為特定個人的表演者身上。他的“舞者肖像系列”透過舞者的自述探討舞蹈,強調舞蹈場面中的語彙之餘,亦突出舞台的獨特性。

貝爾的作品曾受邀參加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雙年展和博物館展覽,其中《Véronique Doisneau》和《Shirtology》更獲法國巴黎龐比度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收藏。2005年,其作品《The Show Must Go On》榮獲貝絲獎。2008年,《Pichet Klunchun and myself》榮獲歐洲文化基金瑪格麗特公主文化獎。2021年憑藉《攏是為著.陳武康》與陳武康共同獲得台新藝術獎。

小珂,舞者

六歲習舞,專注於中國民族舞蹈,十八歲考入上海復旦大學,開始自行研究現代舞。1998年成立個人舞蹈工作室,並於2002年開始進行跨媒介的藝術創作。2005年與張獻等藝術家成立獨立藝術家聯合體“組合嬲”,翌年其團隊作品獲瑞士蘇黎世戲劇節最高獎。自2010年起以獨立藝術家的身份,開拓發展肢體藝術及貼近中國現實生活的當代劇場作品。

在2011年至2020年間與視聽藝術家子涵合作,其創作從劇場延伸至攝影、影像、行為藝術及裝置藝術。小珂曾受邀在歐洲及亞洲多個重要藝術節及舞蹈節展演及交流,並與多個當代劇場及藝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在2021年,小珂開啟素人自我表達的藝術計劃。

 

免責聲明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僅為本項目提供協調及技術協助,一切創作內容及由項目成員表達的任何觀點,均不代表本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