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

厄勒克特拉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角色及演員

厄勒克特拉(阿伽門農與克呂泰墨斯特拉的次女):范禕琳
克呂泰墨斯特拉(厄勒克特拉之母):李晨濤
俄瑞斯忒斯(厄勒克特拉之弟):陳山
克里索塞彌(厄勒克特拉之妹):周子單
埃癸斯托斯(克呂泰墨斯特拉的情人):張琦
保傅(照顧俄瑞斯忒斯的大臣):周挺超
皮拉德斯(俄瑞斯忒斯的好友):王羿澄
歌隊:李晨濤陳山周子單張琦周挺超王羿澄尤美司琨劉苡辰章靜張羴劉琦
現場笙演奏:戴子凡
現場雙管笛演奏:蔡奇呈

故事背景

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為出征特洛伊,不理妻子克呂泰墨斯特拉反對,按神諭把長女獻祭。阿伽門農凱旋而歸後遭妻子和情夫殺死。他的次女厄勒克特拉擔心弟弟俄瑞斯忒斯或遭不幸,偷偷把他送到鄰國。厄勒克特拉對母親懷恨在心,留在宮中為奴,期待弟弟長大後回來一起報仇。多年後,俄瑞斯忒斯根據神諭返回邁錫尼,故事由此開始。

節目介紹

《厄勒克特拉》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經典作品,亦是他一百二十多部劇作中,能完整地流傳下來的七部其中之一。

古希臘悲劇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源自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合唱演出。在早期的古希臘悲劇中,歌隊佔有重要地位。歌隊可以是一個角色、一群觀眾或旁白,與演員對話、評論事件或敍述劇情。歌隊最初約由五十人組成,隨著演員人數由一位增至兩位,使角色間能夠對話,再由索福克勒斯加入第三位,歌隊的重要性逐漸降低,減至約十五人。

說到古希臘悲劇,不得不提“Hybris”(又作“Hubris”)。這個古希臘詞有傲慢之意,指人因過度自信而得罪別人、觸犯法律、違反社會價值觀,尤指冒犯神明。在《厄勒克特拉》中,“Hybris”可體現在克呂泰墨斯特拉與情夫合謀殺死阿伽門農。每部古希臘悲劇都有神明的參與。本劇的俄瑞斯忒斯是得到光明及預言之神阿波羅的神諭才展開復仇,當他進行復仇時,戰神阿瑞斯和復仇女神厄里倪厄斯皆參與其中。

製作團隊為更好詮釋《厄勒克特拉》,特意參照大英博物館的展品復刻了古希臘雙管笛,與中國傳統管樂器笙一同於現場演奏。雙管笛最早於公元前五世紀在古希臘悲劇的演出中使用,它的聲音已消失了兩千多年。笙最早於曾侯乙墓出土,該墓所屬年代約是公元前433年,與雙管笛年代相近,時至今日仍在音樂會中廣泛使用。

中希融合的古希臘悲劇——《厄勒克特拉》

在眾多的中國國有戲劇院團中,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個國內頂尖的戲劇團隊每年不但有大量穩定的產出,在演出市場上獲得成功,並且也在藝術創新上不斷嘗試,尤其在疫情之前,頻繁和國內外優秀的戲劇創作者合作,這部《厄勒克特拉》就是他們與希臘創作者的一次全新嘗試。

本作是希臘導演米哈伊.馬爾瑪利諾斯和他的團隊聯合中國的創作團隊共同帶來的,以全新的方式重新演繹了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約在二千五百年前所寫的這部經典悲劇。《厄勒克特拉》的故事源自於希臘神話,講述的是阿伽門農被妻子及其姦夫埃癸斯托斯殺害後,其女厄勒克特拉原本想要培養弟弟復仇,可是弟弟剛成人就被殺害,最終她只能獨自面對重重困境,走上殺死母親、為父報仇的道路。這個獨特的弑母故事,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除了索福克勒斯之外的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和歐里庇得斯都曾在自己的悲劇中描繪過這個故事,可見其在當年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這部作品在演出中,保留了古希臘悲劇莊嚴的氣質,除了主要演員外,也一直有歌隊貫穿全劇。整個舞台的設計又極具現代風格,演員們的服裝也都有現代的元素,以此來告訴我們,這雖然是一個古希臘悲劇,但是這次的演出依然是一個面向當代的作品,主創團隊用現代的視角重新解讀這一經典。二千多年後的觀眾對於這個故事可能陌生,但是劇中厄勒克特拉內心的煎熬、為父報仇的執念是數千年來在人類社會中亙古不變的。

希臘和中國團隊聯合創作的作品自然也有很強的跨文化屬性,中國元素在這部古希臘悲劇中是一直都清晰地存在的,無論是模糊時代與國界的服裝、背景的竹林和竹製傢俱,以及古希臘樂器和中國樂器相結合的悲劇音樂,都能感受到是經過精心處理的,為的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在舞台上相遇後,可以變得更為自然。

文:楊小亂
戲劇推廣人、劇評人、資深演出工作者,戲劇自媒體“劇場摩天輪”創始人

藝術家及團體簡介

羅彤,中文劇本翻譯

導演、希臘戲劇專家、上海戲劇學院駐院專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九十年代赴希臘留學,於雅典大學哲學院戲劇學系畢業。長期從事古希臘戲劇研究、中希文化交流。曾導演《俄狄浦斯王》、《鳥》,以及翻譯《蛙》、《阿伽門農》等。

米哈伊.馬爾瑪利諾斯,導演

雅典Theseum Ensemble劇團藝術總監。作品曾在希臘及多個國家的藝術節上演,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格魯吉亞、波蘭、日本、韓國、中國等。作品包括《國歌》、《衛城》、《阿伽門農》和《招魂師》。2016年獲法國文化部提名為藝術與文學騎士。

黃芳翎,復排導演

國家二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於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及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交互媒體藝術專業取得碩士學位。曾獲第四屆中央電視台全國電視戲劇小品大賽專業組表演二等獎、第二屆全軍文藝匯演優秀演員獎。導演作品包括《往日》、《亨利五世》等;表演作品包括《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鄔達克》、《糊塗戲班》等。

迪米特里斯.卡瑪羅托斯,作曲

主要擔任演出的作曲、音效設計及音效構作,專攻希臘悲劇中歌隊的集體反應與吟唱。曾與多個藝術節及劇院合作,如埃皮達魯斯藝術節、法蘭西喜劇院、希臘國家劇院等,為超過一百二十個演出創作音樂。

趙晗,文學顧問、排練翻譯

戲劇文學顧問、翻譯,長期致力於從文學、歷史和戲劇史的角度支援舞台作品的排演。近期作品包括《莫羅切克戲劇三種》(2021,譚韶遠及張南導演)、《麥克白》(2018,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委約新譯本)、《好幾個》(2018,張南導演)。

尤爾格斯.薩普恩吉斯,佈景及服裝設計

生於雅典,現居柏林,曾入讀雅典技術教育學院文物及藝術品保護系、柏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他的多媒體作品以公共紀念碑、日常生活影像及代表集體和個人記憶的物品為出發點,並使用每天收集到的物品和材料,製作裝置拼砌城市的面貌。

范禕琳,演員(飾厄勒克特拉)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曾獲第二十六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配角獎、第二十九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第二十二屆及第二十三屆佐臨話劇藝術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四屆華語戲劇盛典最佳女配角。主要作品包括《秀才與劊子手》、《上海屋簷下》、《深淵》等。

李晨濤,演員(飾克呂泰墨斯特拉)、歌隊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曾獲1997年文化部優秀表演獎、第二十九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配角獎、第二十二屆及第二十三屆佐臨話劇藝術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八屆國際戲劇學院獎最佳配角獎。主要作品包括《長恨歌》、《萬尼亞舅舅》、《懷疑》等。

陳山,演員(飾俄瑞斯忒斯)、歌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年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曾獲第二十四屆佐臨話劇藝術獎最具潛質新人獎、第二十五屆佐臨話劇藝術獎最佳男主角獎。主要作品包括話劇《浪潮》、《紅樓夢》、《深淵》,以及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等。

周子單,演員(飾克里索塞彌)、歌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主要作品包括《演砸了》、《意外來客》、《無人生還》、《浪潮》、《推銷員之死》,以及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等。

張琦,演員(飾埃癸斯托斯)、歌隊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主要作品包括話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亨利五世》、《萬尼亞舅舅》等。

周挺超,演員(飾保傅)、歌隊

國家二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主要作品包括《覺醒年代》、《作家在地獄》、《4:48 精神崩潰》、《萬尼亞舅舅》等。

王羿澄,演員(飾皮拉德斯)、歌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年演員,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主要作品包括《原野》、《心迷宮》、《深淵》、《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

尤美,歌隊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作品包括話劇《覺醒年代》、《心迷宮》、《推銷員之死》,以及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莎翁的情書》等。

司琨,歌隊

國家二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作品包括《長恨歌》、《12個人》、《亨利五世》、《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

劉苡辰,歌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作品包括話劇《紅樓夢》、《房間》《懷疑》、《秀才與劊子手》,以及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等。

章靜,歌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作品包括話劇《覺醒年代》、《武康路19號》、《卓別林》,以及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等。

張羴,歌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主要作品包括《紅樓夢》、《我愛桃花》、《演砸了》、《無人生還》等。

劉琦,歌隊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作品包括話劇《紅樓夢》、《長恨歌》、《起飛在即》、《武康路19號》,以及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等。

戴子凡,現場笙演奏

上海古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會員。師從笙教育家徐超銘、笙演奏家吳巍。近年參與創作並首演了多部現代笙作品,如《凝時》、《呼吸.笙》,並與電子音樂、歌劇等跨界合作。

蔡奇呈,現場雙管笛演奏

深圳Poco室內樂團創始人,於上海音樂學院取得單簧管表演專業藝術碩士學位。曾於2014年香港國際青少年單簧管演奏比賽及2018年上海音樂學院首屆全國單簧管四重奏邀請賽獲獎。曾參與獨奏、室內樂和交響樂團演出。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中國優秀話劇院團、上海唯一國家級話劇表演藝術院團。成立二十八年來創作近三百六十部舞台作品,演出屢獲獎項,如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獎、文華獎、中國戲劇梅花獎、曹禺劇本獎、中國話劇金獅獎。

免責聲明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僅為本項目提供協調及技術協助,一切創作內容及由項目成員表達的任何觀點,均不代表本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