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紙本水粉
18世紀晚期
廣東省博物館藏
B7387
壁紙是由畫面連貫的三幅畫作拼接而成,畫工精巧、構圖細膩,如實地描繪了200多年前廣州商業街景的風貌。在畫面的左排商鋪中,第一家是藥材店,在店門口的顯要位置上打出了“福生堂發賣南北川廣生熟地道藥材”的廣告招牌,一賣藥老翁體態安詳地靜坐於櫃檯之內,其身後整齊地擺放著貼有不同藥名標籤的中藥櫃。第二家是製鞋店,鞋匠正在專心致志地做鞋。關於製鞋、補鞋這類場景是當時外銷市井風情畫中十分常見的題材。在畫面居中的一排商鋪中,第一家是正骨店,正骨師正在為患者推拿診治。商鋪右側的街道上停靠著一頂轎子,一轎夫慵懶地靠在轎邊待客。畫面右邊的河湧裡停泊著一艘烏篷船,一位剛剛離船的客人正撐傘前行。在船旁的一四角涼亭內有孩童在嬉戲,除此之外,鋪面臨街處還有一些流動攤檔。如藥材店附近一位牙醫正在給患者拔牙,正骨店旁一男子正在給街道灑水除塵,還有一撐傘售賣熟食的攤檔,各式包裝精巧的糕點吸引了路上的行人。
17至19世紀,中國外銷壁紙生產盛極一時,先後風靡於歐洲和美國等地。外銷壁紙以其絢麗的色彩、精美的畫面、完美的工藝,以及濃郁的東方情調,贏得了西方社會各個階層的青睞,成為了“中國風”房間內重要的室內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