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聖若瑟修院聖堂(Church of St. Joseph’s Seminary)是聖若瑟修院的一部分。意大利耶穌會士於1657年創建聖若瑟修院。成立之初,它是聖保祿學院的分院,專門培養進入中國內地傳教的耶穌會士。至1835年聖保祿學院第三次被焚,聖若瑟學院成為澳門唯一的高等學府。聖堂始建於1728年,落成於1758年,是澳門近代歷史上最後修建的耶穌會教堂。
聖若瑟修院聖堂落成的18世紀中葉,是巴羅克藝術發展的晚期。巴羅克建築最初產生於16世紀的羅馬,作為教堂的新的自信的一種表達方式,它迎來了一個新的繁盛的藝術時代,並且成為整個17世紀到19世紀早期的主導。借助羅馬教皇發動反宗教改革運動的推動力,它從意大利傳播到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
巴羅克誕生的16世紀,實際上是一個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時代,教堂變得十分依賴自身的說服力。意義與建築的關係導致了建築風格發展的趨向。“巴羅克建築本質上是對17、18世紀的偉大體制的反映,[⋯⋯] 目的是為了象徵性地表達體制機構的嚴格組織,以及它的說服力,因此它表現為動態感和系統化的奇特的組合。” 在這裡重新強調巴羅克建築與其服務宗教之間的關係,更有利於我們理解在沒有主要職業建築師參與、而是由耶穌會士主導修建的聖若瑟修院聖堂的建築特徵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