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亞洲太平洋(以下簡稱亞太)地區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物產富饒、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祖先為了這一地區的共同繁榮,曾經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並通過這條海上大動脈,與太平洋地區各族人民發生了友好往來和政治、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從而對促進人類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到了近代,由於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亞太地區各國,除了日本幾乎也都先後淪為殖民地,各族人民過妷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東方已經失去了舊世界,但還未獲得新世界,然而峰迴路轉,一個新的東方也正在絕處萌生。恩格斯早在1857年就預言,不要多久,就會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果然不出他所料,九年以後,在古老的中國昇起了一顆東方的啟明星,照亮了整個太平洋,點燃了這一地區的革命火種。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不僅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同時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他領導的中國革命不僅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而且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震憾了東方世界,促進了“亞洲的覺醒”,鼓舞了正在亞太地區為民族解放而鬥爭的人民,推動了這一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的不斷高漲。因此,它在中國和世界近代史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孫中山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不僅為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全部心血,貢獻了寶貴的一生,而且還滿腔熱誠地對太平洋地區各兄弟鄰邦和弱小民族,寄以極大的關注,予以無私的援助。他高瞻遠矚,立足神州,放眼世界,充份表達了偉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的寬廣胸懷和恢弘氣概。因此,他被列甯譽為“亞洲人向妷自由與光明奮鬥的領導者”。
另一方面,太平洋地區各族人民的反帝民族解放鬥爭和對他的支持和援助,也給孫中山以莫大的鼓舞。太平洋地區是孫中山萌發革命思想的發軔地;太平洋地區是孫中山創建革命組織和領導革命活動的海外基地,太平洋地區又是華僑最多的集中地區,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首先為這一地區華僑所接受,然後又通過他們在各地廣為傳播而產生了重大影響。華僑不僅為祖國革命慷慨捐輸,而且投身革命,甚至為國捐軀。因此,孫中山譽稱“華僑為革命之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太平洋地區也是孫中山革命力量的源泉。
孫中山與太平洋的關係既然如此密切,又如此重要,但迄今為止,國內外對孫中山研究的著作雖如汗牛充棟,而對這一論題的系統研究卻妷墨不多。因此對這一論題的深入探討,無疑是有學術價值和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