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畢加索在澳門

一九八九年夏天,在澳門的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展出屬於法國昂蒂布博物舘巴普洛·畢加索一百多件作品。

這個展覽是由東方基金會組織的,展廳就設在東方基金會在澳門的總部裏。這次展覽向公衆開放了近一個月,不僅在澳門受到一致的好評,而且得到了香港藝術界的稱讚。

東方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孟智豪在這個展覽目錄的介紹詞中强調說: “由於在葡萄牙從未擧行過畢加索作品的任何展覽,故此在澳門擧辦這位世界性藝術家的一百餘件作品的展覽就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次展覽就其普遍性而言,使澳門所包含的獨特性、文化現象、創造性的想像和世界性的觀念滙爲一體。”

這屆展覽除了它所具有的藝術的意義之外,通過畢加索在麻膠版材料上創作的作品向人們揭示了他是怎樣利用一些金屬器具,如小刀、大頭針、鉗子、甚至刷馬用的鋼刷等進行創作的。故此在增進知識和敎育方面有相當的重要性。

這一點可以在《婦女肖像》Portraits de Femmse或《矛》La Piqme這兩幅創作於一九五九年的以西班牙國旗的顏色爲基調的作品中得到證實。

另一方面,從這次展覽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畢加索運用色彩的方法的確是與衆不同的。例如《農牧神和山羊》Faunes et Chivres(一九五九年),Dejveuner Sur L’Herbre(一九六二年)和《綴有花的帽子》Chareau a Fleurs(一九六三年)等幾件作品就具有代表性。

“絕大部份的版畫作品都是他那靈巧的手親自雕刻的。他雖年逾八旬,但還能夠在版材上把他創造出來的圖案以令人滿意的方法雕刻出來”——澳門視覺藝術學院院長、畫家貝澧道在發表於《澳門論壇》上的一篇關於此次展覽的評論中這樣寫道。

從一九五四年起,畢加索開始在法國的南部定居下來。正是那時起他開始對麻膠版畫發生了興趣,他在那裏遇到了一位曾在薩爾茨堡學過這項技藝的印刷工依達爾哥·阿內拉,這使他得以通過機器直接印刷那有大的彩色斑點的招貼畫。這些畫是爲陶瓷工人的展覽和那個爲向他表示敬意而擧行鬥牛的小村子而創作的。

“畢加索的工作日十分簡單。在畢加索早晨睡覺的時候,他的印刷工就印製他的雕版的淸樣,以便在他開始工作時拿給他過目。畢加索從下午一直工作到深夜。就是這種每天重複的合作迷住了畢加索(他的司機總是在雕刻室和印刷所之間開車跑來跑去),使他完全投入這種新的技法之中。”——畢加索博物舘的負責人達居埃爾·吉羅迪在這次展覽的目錄中寫道。

在一九五四年,畢加索第一次得到了在到那時爲止從未使用過的材料上進行創作的經驗。按法國女評論家布里吉特·貝阿爾的話說,畢加索從那時起開始了他“與平版畫術相戀”的十年。

“高更在一八九九年不是用漆布,很明顯是用木料創作了Te Atua、Changment de Residence和Soyez Hmoareuses。難道畢加索瞭解高更的這一經驗嗎: 毫無疑問,他瞭解。他至少是通過畫廊主沃拉爾知道了這一結果。”——布里吉特·貝阿爾在目錄中的一篇文章裏回憶道。

正如達居埃爾·吉羅迪所强調的那樣,畢加索“無論是從作品的數量還是從質量上,以及豐富的發明和六十八年的創作生涯上來講,他都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雕刻家。”在畢加索遺留給後世的二千多件作品中,那二百餘幅麻膠版畫因其特有的價値而佔據突出的位置。幸運的澳門觀衆可以在這屆展覽上欣賞到其中一些作品。

(張永春 譯)

本冊第 98 頁開始
全文於本冊的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