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


圖錄


主頁





作為“昨日之日--馮志峰濠江留影”的策展人,去年底即展開了相關工作,檢視過馮先生家人捐贈予澳門藝術博物館逾四千多卷底片之後,從中精心挑選出黑白照片一百多幀,向市民大眾展示。


馮志峰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愛上攝影,之後,加入澳門攝影學會學習沖曬及拍攝技巧等,自此對攝影不離不棄,攝影成為他的終生良伴。四千多卷底片大部分在澳門取景,早期作品以寫實為主,除了為教學單位以攝影作為記錄手段,將一眾勞校子弟學生盡收入鏡頭之內,無論是日出或日落,不管是大街小巷或海灣堤基,都成為馮先生鏡頭下捕捉的對象。與此同時,勞動工人辛勤作業的場景給予拍攝者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從此構圖優美講究技巧的藝術攝影,對於要為教學忙碌,祗能在工餘獵影的馮先生,發展了另一個可自行選擇時空的藝術創作園地。


“昨日之日--馮志峰濠江留影”展出的作品是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主要反映當時澳門實況的黑白照片,根據性質內容,分為四大部份。“校園內外”及“澳門遊蹤”輯錄的照片拍攝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照片逐一記錄澳門學界的各種活動,這是馮先生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七零年在澳門勞工子弟學校任“生活指導”和教學時所作的攝影記錄。我們可以從影像中看出攝影環境的交代,如不同的場景、背景上的標語文字,人物的服裝和攜帶的物品,反映了所屬時代的特徵,不要忘記的是為數甚多的大合影,那上面有著眾多年輕的面孔,其中部份大有可能或已經成是澳門本地或澳門以外的知名人物,祇是多數人的名字和身份,我們都無法辨認。今天的我們在觀賞這些照片時,有如面對前人走過的歷史,一群沒有名字的人,曾在澳門生活過的人而已。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方面著手研究,這些照片就能協助我們積累具有歷史內容的影像紀錄,成為澳門本土文獻的真實佐證。輯錄在“城市記憶”及“昔日行業” 內的照片,展示澳門在四、五十年前的市面和行業情況,由於近代的澳門,經濟發展急劇,城市面貌因此正在快速改變,原始的手工業經已式微,並且沒有留下相關的文字記錄,以至不少操作場景祗能憑藉影像來保存歷史記憶。其中佔了重要位置的就有對澳門政治環境帶來極大改變,影響深遠的“一二.三”事件。此外,往昔的漁港菜田經過多年的填海造地,已令人無法想像昔日所在。


“昨日之日--馮志峰濠江留影”的面世,會使年青一輩的澳門居民認識和了解二十世紀中的澳門居民和學生的生活,或者再過上十年、二十年以至一百年,人們再去翻本畫冊時,它的重大歷史價值才更顯現。正因為熱愛攝影的馮志峰,因為常拍而且多拍,於是捕捉了不少精彩鏡頭,能夠及時為消逝的時代和行業留下真實而又美麗的珍貴影像。曾經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最令人感動,或者是最令人難忘的攝影是什麼?如用什麼拍攝,或如何拍攝,這一切看來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拍了什麼能成為大家的影像記憶?拍攝的內容是為了一時名聲或金錢,還是為了穿越時空而不被遺忘?


在這次展覽中,馮志峰先生的作品相信可以給大家一個肯定的答案。



蔡珮玲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