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者簡介


圖錄


主頁



昨天似是如此接近,卻又遙遠朦朧。

接過歐平先生一幀幀以澳門為題的珍貴攝影作品,腦海中早已褪色的記憶再次浮現眼前。耳邊,體育課的哨子聲仿佛又再響起。

那是火鳳凰木盛放的季節,四、五十名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像小鴨子般列隊步向南灣工人球場。踏上大堂斜巷磨得光滑的鵝卵碎石路面,繞過亮麗葡式瓷磚包裹著的商業學校,一路上東張西望,無聊的手指劃著沿途凹凸不平的粗厚牆身,心裡盤算如何“善用”一周課堂中最為難得的戶外活動時光:踢足球?爬大樹?還是折騰可憐的飛蟲、螞蟻……。

童年時代的記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工人球場特別寬闊、空曠。在耀眼陽光的暖燙下,有混含著汗水的厚實泥土。孩童盡情地你追我逐;小伙子為傳來傳去的籃球、足球來回奔走;還有,在熱鬧的鑼鼓聲中,舞獅健兒翻滾跳躍,贏得了陣陣讚嘆與掌聲。

到了節日的晚上,工人球場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萬千燈泡的照耀下,四周恍若白晝,在裝飾著巨幅畫像的大門內外,人群川流不息,把巿區中心這片最大的戶外空間擠得水洩不通。在汪洋般的人潮中,男女老少暫且放下日間的繁忙與辛勞,專注於眼前多姿多彩的表演之中;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演員們正傾力演出,全情投入時代賦予的特殊角色。

對於個人而言,某些記憶的忘卻,也許帶來內心深處的失落與無奈,但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城巿而言,集體記憶的消失,卻是個難以彌補的損失。
故此,我們應該感謝歐平先生,一位從事新聞工作長達四十餘年的資深攝影家,他以敏銳的藝術觸覺,通過鏡頭為澳門留下了一段教人難忘的獨特時光。二零零四年,歐先生慷慨地把其多年來的心血創作贈予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讓廣大巿民及海外遊人有機會再次回顧小城的昔日往事,細味那夾雜著勞動汗水與天真純樸的豐富都巿表情。

在這些照片的召喚下,一個個往日情境又再浮現眼前:每逢國慶節,在街道和廣場中央矗立著臨時搭建的巨大牌樓,總是千姿百態、爭妍鬥麗,為簡樸的城巿構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在鬧巿街道旁,架著眼鏡的剃頭師父聚精會神地為顧客服務,未有留意自己已經當上攝影作品的主角。看那久違的長命橋,波光水影,景緻多麼優美恬靜。

就是這樣的一點一滴,積聚出澳門難忘的共同經驗,同時亦構成了此間特有的風俗和文化、生活模式與節奏。

可是,隨著時光的流轉,海濱小城溫馨純樸的面貌正以叫人吃驚的速度發生改變。轉眼間,見證昔日一輩又一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工人球場被圍上圍板,任由各式機械翻弄起滾滾塵土,實在令人慨嘆。

昨日之日不可留,小城在演變進程中,正在失去的又豈止一處工人球場?想到不久的將來,澳門平靜的海岸線將隆起一座日夜爆發的人造火山,在心緒起伏之餘,我們更要感激那些畫家、攝影家、詩人及作家。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為我們保留了一張面孔,一棵大樹,一個故事,甚至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所展現的堅強不屈及團結互助的感人場面。

正是這些屬於澳門往昔的點滴片段,凝聚成巿民熱愛這片小小土地的情感來源。這些過往的共同記憶,亦是大家投入生活、建設社會的強大心靈動力。


吳衛鳴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