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文章

當代大師演繹貝多芬早期經典

今年第三十一屆澳門國際音樂節請來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在藝術總監帕禾.耶維的帶領下,演奏三首貝多芬早期管弦樂傑作。

名門之後與年輕樂團

生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耶維是名門之後,他是指揮大師尼米.耶維的長子,而其弟基斯頓也是活躍國際樂壇的指揮家。年幼時學習敲擊樂,十七歲的時候全家移居美國,在美國隨包括伯恩斯坦在內的多位大師學習指揮。

耶維出道以來擔任總監職位凡多,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當數他的主要錄音拍檔辛辛那堤交響樂團(2001–2011,現為樂團桂冠音樂總監)及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2006–2014,現為樂團桂冠指揮)。藉著唱片,他的名聲傳遍世界,廣受各地樂迷愛戴。

耶維自2004年起出任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藝術總監一職。這隊創團才三十七年的“年輕”樂團於1980年由一班音樂學生在柏林成立,原名德國青年愛樂室樂團,是一隊無指揮樂團。1987年接受法蘭克福市政府資助而職業化並改名德國室樂愛樂,1992年改由布萊梅市政府資助,改名為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並進駐當地至今。

他們在1987年訂定的組織架構頗為特別:團員身兼樂團股東,同時參與管理工作,與專責行政人員緊密合作。也許自己就是樂團“老闆”,榮辱與共,讓樂團上下與其他職業樂團相比有著不一樣的衝天幹勁。

曠古礫今的樂聖經典

耶維與樂團為澳門觀眾帶來一套全貝多芬作品,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2004年開始蘊釀的“貝多芬計劃”──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系列──乃受耶維與樂團早期合作所啟發。在一齣有關“貝多芬計劃”的紀錄片裡,耶維說道:“當初我聽到他們演奏貝多芬,我就發現他們的奏法跟我的想法很吻合。他們對細節的沉溺跟我不遑多讓!”2006年在日本橫濱首次登場後,耶維與樂團已在德國、法國、波蘭、加拿大演出過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今次訪澳音樂會他們將選奏《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序曲、第一及第三交響曲,都是貝多芬早期作品。貝多芬初試啼聲的《第一交響曲》,對耶維來說可以讓觀眾了解貝多芬鮮為人知的一面:“《第一交響曲》對我來說充滿魅力,輕巧而幽默。這聽來絕不是艱深的作品。如果你想起貝多芬不會聯想到幽默感。但現實是貝多芬其實可以很有幽默感,你從他的早期作品可以聽得到,都是出奇地富有人性。”

而奠定世人熟悉的貝多芬風格的《第三交響曲》,耶維形容為“一首真正革命性作品,是一首傑作,樂曲裡盡是當時全新的想法。”而耶維對這首樂曲,也有不一樣的理解,例如第二樂章的速度:“這樂章的速度記號一直被人誤解。人人都認為交響曲必定有一個慢樂章,令很多人演奏這樂章時都奏得太慢。但這實在是一首葬禮進行曲,你的速度需要像一首進行曲,而且得很穩定。”

憑著“貝多芬計劃”,耶維與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贏盡國際口碑,樂團更自信地認為他們演繹的貝多芬可堪世界最佳!況且耶維的現場演出一向比唱片錄音更具火花,更具魅力。是次演出,絕對令人期待。

文/朱振威(樂評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