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文章

《資本.論》論資本

文:林冰冰(澳門劇評人、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及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駐節藝評人)

2018年是馬克思誕生二百周年,而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資本論》自問世以來已經一百五十年,現在看來,是否已經過時?對於我們現在這個年代,馬克思理論的意義何在?這本經典著作過去我們總是談得多,真正讀過的卻很少,《資本.論》這齣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所打造的舞臺劇,其創作靈感就是來自馬克思的《資本論》,導演以幽默諷刺的手法、百老匯歌舞劇的形式來呈現這一部艱深晦澀的經濟學巨作,使得那些經濟學上的理論不再抽象深奧,我們可以從中窺見馬克思所說資本怪獸是如何在當下的市場經濟社會中肆意橫行的。

《資本論》裡面的“資本擴張”、“剩餘價值”、“資本積累”這些關鍵詞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在這部劇中,《資本論》不再是一堆晦澀的理論,反而讓我們看到這些關鍵詞在生活中的不同體現,創作者用荒誕幽默的方式,結合當下的語境,把現實與虛構場景揉合在一起,讓戲裡戲外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把觀眾也拖進劇中,讓觀眾也置身其中,成為整個劇的其中一部分,成為資本的一份子。劇情發展出乎意料,這不僅引起了觀眾的注意,還要讓觀眾在整個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與現實生活場景對應,各種情景的重疊,亦真亦假,進而引發觀眾對資本的思考。

在《資本.論》這齣劇中,主人翁夢想做出一個世界頂級的演出,而實現這個夢想就需要錢,需要資本,他只能想盡辦法地找人投資融資,越投越多,結果,資本的累積原本只是實現夢想的手段,如今卻變成了追逐的目標,最終違背了當初的夢想。盲目的追求,最終我們追求的到底是資本還是夢想?到最後,錢的“使用價值”已經消失了,錢就是一個抽象的數字,我們盲目地追求越多越好,正如劇中的女巴菲特,錢生錢看來容易,扭曲的慾望讓資本變成一隻可怕的怪物,最後當我們無法與之抗衡時,引發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金融風暴。實現夢想的道路,終究需要多少資本?如果沒有資本,還繼續追求藝術嗎?反觀我們澳門當下的語境,我們在接受資助的同時,劇團也將受到各種限制,到底應該堅持藝術追求呢?還是迎合市場需求呢?還是配合政府文化政策呢?在這個講求資本的年代,我們又該怎麼看待市場與藝術的平衡呢?

《資本.論》自2010年上演以來,一直很受歡迎,《資本.論》的導演何念是上海戲劇圈中的一塊金字招牌,這個八十後的導演擅長將暢銷小說、熱門影視劇搬上舞臺,所以總能吸引一群忠實的觀眾粉絲,如《雙面膠》、《武林外傳》、《鹿鼎記》等,加上他導演手法輕鬆幽默,貼近新生代的情感生活,所以他的作品幾乎部部叫座,何念曾憑藉該話劇獲得2010年中國話劇金獅獎優秀導演獎,而《武林外傳》更是創下了兩千萬全國票房的紀錄,因此有著“票房蜜糖”稱號。編劇喻榮軍不只產量高,而且風格多元,獲獎無數。他曾憑藉中國首部網路題材話劇《www.com》獲得曹禺優秀劇目獎;2014年,他更是憑劇本《老大》摘得了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獎之曹禺劇本獎。他的作品題材多樣,深受觀眾的喜愛,其中,《去年冬天》、《傾城之戀》、《天堂隔壁是瘋人院》和《資本.論》等多部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有十多部作品應邀參加國際戲劇節演出。喻榮軍也在劇本中不斷加入許多新的元素,所以即使你沒看過《資本論》,這一部《資本.論》一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