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文章

自然主義經典新詮釋:《茱莉小解》

文:維特(都柏林聖三一學院比較文學碩士、澳門文字工作者及藝評人,熱愛文學和劇場)

謝燊傑和他的九年劇場,早於第二十四屆澳門藝術節便曾搬演經典作品《誰怕吳爾芙?》。這次將與澳門本地演員合作,帶來另一部名作──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茱莉小姐》的改編作品《茱莉小解》。這位新加坡導演向來以翻譯和演繹經典劇目備受矚目,而寫實作品更是其拿手好戲。這次導演將嘗試嶄新的創作方向,在經典劇目中加入更多當代詮釋,叫人期待。

命運迴圈

“一部自然主義的悲劇”,這是斯特林堡為作品下的副標題。正如其他寫實主義或自然主義的劇本一樣,《茱莉小姐》對場景的指示鉅細無遺。觀眾尤如身處伯爵家裡,旁觀劇中三人的對話和動作。浪漫的仲夏夜裡,出身顯赫卻性格驕橫的茱莉小姐挑逗僕人約翰,後者則無視雖已在一旁睡著,卻一直在場的未婚妻克莉絲汀,向茱莉小姐報以濃情蜜意,表明心跡,表示自己自童年開始便一直暗戀對方。至此,男僕成功追求女主人,真愛彷彿戰勝階級和家世,光看作品主要情節,竟宛如一部性別翻轉的韓國肥皂劇。然而這夢幻的開局,正反襯了下半部分急轉直下的劇情。兩人發生關係後,約翰發現茱莉表面風光,內裡貧窮,態度隨即改變。事情東窗事發,茱莉名譽受損卻無法離開。最後伯爵即將回家之際,茱莉在約翰的慫恿下,接過約翰給她的剃刀步出門口,暗示結束自己的生命。

《茱莉小姐》一幕到底,嚴守時間、地點和動作的一致性,確保觀眾一直投入劇場幻覺。這部典型的自然主義劇本,對場景和情節的寫實要求嚴格,細膩地描繪推動劇場動作的力量──血統和環境。在劇本的前言中,斯特林堡明言茱莉母親的性格、父親錯誤的養育方式,甚至仲夏夜的歡樂氣氛、茱莉對動物的迷戀、跳舞的興奮、傍晚的魔力、花朵的催情效果,這些都是造成不幸悲劇的因素。站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固然可以把茱莉和約翰角力中的慘敗和墮落,視作工人階級的勝利,但代表父權、在社會和性別佔雙重優勢的伯爵歸來之際,也正是茱莉決定自殺之時,有其政治不正確的可議之處;劇中第三個人物克莉絲汀,在社經地位和性別方面均處劣勢,也就更只能對其未婚夫出軌視而不見。相較於同期的北歐作家易卜生,斯特林堡的作品尤其顯示了他對新女性的悲觀,乃至痛恨和貶抑的態度。由此看來,茱莉的性格和成長已注定了她的墮落。劇本以科學的角度剖析社會現象和權力轉移,當中幾乎不帶任何價值判斷。然而,在這個無情、具自然主義色彩的宿命論世界,正呼應著斯特林堡當時的歷史背景:貴族滅亡伴隨著中產階級興起,一如達爾文筆下大自然的規律,適者生存,社會生生不息。

嶄新演繹

自劇本在1888年完稿,一再被搬上舞臺重演,而斯特林堡亦一直是學術界的寵兒,《茱莉小姐》、《鬼魂奏鳴曲》以及《夢幻劇》等多部劇本,是不少大學的外文系和戲劇系學生的讀本。時至今日,改編這部迄今已百年歷史的劇目,對於身在澳門的觀眾乃至劇場界的意義為何?謝燊傑導演的《茱莉小解》顛覆了原著中自然主義的氣氛,同時也解構了斯特林堡對於新時代女性的態度,其身份和認同的主題,對於呈現澳門和新加坡的後殖民處境更是別具意義。

其次,欣賞與我們時代和地域稍遠的經典的作品,也許能讓我們更與之疏離,有助我們培養美學鑑賞能力──這也是九年劇場一直以來的目標。更甚者,著名文學批評家布魯姆曾引援佛洛依德的學說,解釋作家超越前人的慾望是他們創作文本、延續文學譜系的動力。《茱莉小解》既是和斯特林堡經典之間的對話,同時也是反映當代精神的創新演繹。演出中我們感知的不止是文字,而是舞臺上轉化成各種具備相當文學性的符號和語言。參與演出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同時從經典和當代吸取養份,為他們提供進一步創作的動力。

鈴木演員訓練方法和“觀點”訓練

九年劇場在提升演員水平方面不遺餘力。謝燊傑擅長運用“鈴木演員訓練方法”和“觀點”訓練,加強並釋放演員在舞臺上的力量和深度,其“鈴木”訓練重點在於訓練演員特質的能量應用、氣息調節、和重心控制。這三方面的發展旨在開發演員的“隱形身體”、提煉演員的創意潛能,並培育其創作能力。“觀點”訓練則在於探討個人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它能夠培養人在空間裡的存在感知,以及對空間裡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的意識感。因此“觀點”提供了一個共通的表演語彙,訓練演員在表演中的默契,亦可以提升演員在創作和表演中對於自身身體和時空的敏感度,了解自身身體和其他在舞臺上的身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

本地演員從訓練中感受和探索身體的能量,建立默契,演出水準可望推向另一高峰。觀眾在謝燊傑和演員帶領下重新發現經典,思考身份和性別的等種種社會議題的當代含義,亦讓人翹首以盼。

 

參考資料:
Madsen, Borge Gedso. (1962). Strindberg’s Naturalistic Theatre. 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Strindberg, August. (1995). Six Plays of Strindberg. Trans. Elizabeth Sprigge. New York: Doubleday Anchor Books / Doubleday & Company, Inc.
九年劇場。http://www.nineyearstheatre.com/training.html.
任駿之(2015),〈經典就要好好地演 | 評《偽君子》〉。《眾觀》。
https://re-viewers.org/2015/03/01/tartuffe-nine-years-theatre/
邱錦榮(2001),〈莎劇中的後設策略:《仲夏夜夢》及其它散例〉。《英美文學評論》5期,55-87頁。
謝燊傑(2013),〈隱形的身體──鈴木演員訓練法〉。《志異》,第2卷第1期。
http://www.dramabox.org/ezine/vol2_issue1/index.html#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