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音導航,重新遊歷城市──體驗式環境劇場《聽你的.走我的》

文:陳瑋鑫

傳統劇場演出,觀眾憑票入場,然後安坐觀眾席上的指定位置,欣賞舞台上的演員,跟著劇本來演戲。不過,德國藝團Rimini Protokoll主創的一系列劇場作品,銳意打破我們對「劇場」與「表演」的固有觀念。他們的演出沒有文學劇本,也不會有專業演員作角色扮演,取而代之的是從生活日常尋找素材,邀請與演出題材相關的人士現身說法,又或者建構特別的空間裝置,讓觀眾體驗不同人物的非一般處境。

Rimini Protokoll的三位主腦Helgard Haug,Stefan Kaegi及Daniel Wetzel,都是德國黑森州吉森大學(Giessen University)應用戲劇系的畢業生。三人自2000年開始合作,並由2002年起,決定無論是單人創作,抑或是二人合編或三人共創,都會以Rimini Protokoll之名,持續進行不同類型的紀錄劇場探索,為紀錄劇場這一種強調以真人真事作藍本的創作與表演形式,帶來更多可能。

而即將來澳上演的《聽你的.走我的》(Remote Macau),就是該藝團之《Remote X》系列中的最新一員。由Stefan Kaegi創作,並與約克.卡恩保爾(Jörg Karrenbauer)聯合導演,這一個融合城市風景、聲音導航及表演元素的體驗式環境劇場,自2013年在德國柏林首演後,已經先後在全球十多個不同城市上演過。不過,每次登陸一個新的地方,創作團隊定必根據當地的城市特色,在原有的戲劇框架內加入新的片段,為參與者度身訂造一個絕對「貼地」的遊演體驗。

這系列的作品,主要靠一把類似衛星導航系統內的虛擬化人聲,引導觀眾由一個地點走到下一個地點,沿途觀察四周環境與路人,同時也會要求觀眾去按指示作出不同的反應與行動。每一場觀眾都會先在集合地點會合,然後一同戴上耳筒,跟隨錄音指示,沿著設計好的路線在城市內的大街小巷遊走,於公共空間內進行觀察、探索,甚至會作出互動與扮演。

觀眾將會在聲音導引下,以新鮮的眼光重看自己熟悉的城市,將公共空間轉化成觀賞的平台,轉換角度,細味地標建築;而同一時間,「觀眾」,亦無可避免地成為路上其他遊人的「表演者」,變成既觀且演的參與者。因此,縱使在這系列的作品中,並沒有狹義上的舞台跟演者,但廣義來說,城市就是真正的主角,途經的街道與地標都是舞台,而參與的觀眾以及所有在路上出現的人們,在Rimini Protokoll的設定下,都自然成為作品的觀眾與及城市中的演者了。

聯合導演約克.卡恩保爾曾經在一個訪問中提到,創作《Remote X》時,其實有一個值得深思的關鍵詞──「群體智能」(Swarm Intelligence)。他指出,當各有個性的個體聚在一起共同行動,其實都總會有有形或無形的系統在其中制約著。正如作品中那一把一直在觀眾耳邊細訴的數碼化聲音,你可以選擇跟從或抵抗,反思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幾多事情,能夠自主控制,還是原來已在不知不覺間,被科技操控?

當然,背景與經驗各異的觀眾,在過程中如何反應,實在不得而知;而且作品在不同國家及城市上演時,亦曾因宗教及社會背景而有不一樣的解讀。到底今次《聽你的.走我的》將會把藝術節的觀眾帶往哪兒,看些什麼,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但我相當肯定,這個作品將會給參與的觀眾,一次獨一無二的觀(與)演體驗。

作者簡介
陳瑋鑫 William W.Y. Chan,資深藝評人及媒體製作人,業餘劇團「友好戲體」創團藝術總監及「William et al. 創作研究室」主席,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及紀錄劇場創作,現職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