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 |
蛋雕
24 / 08 ~ 19 / 09
2010
中國蛋雕藝術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當時已盛行贈送喜慶紅雞蛋的習俗,並逐漸發展成於蛋殼表面繪畫,甚而將雞蛋鑽孔掏空、用刀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蛋雕之妙在於蛋殼之脆弱,工藝家恃其“靜心、耐心、信心”,雕琢出精美絕倫的圖案。
吳小琦的蛋雕技藝傳於家學,歷史上家族內蛋雕高手輩出,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作品融中國傳統繪畫、篆刻於一體,承古創新,並形成個人藝術風格,刀法多變,構思新穎。 |
|
|

淮安市 |
草編
24 / 08 ~ 19 / 09
2010
作為一種純粹“手上功夫”的工藝品,草編廣受大眾歡迎,作品巧妙利用草葉老、滫疑C色變化,青黃搭配,在靈活的手工穿插中編結成螳螂、蝴蝶、青蛙、公雞等多種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邱壎郎菑p得外婆真傳,多用水竹葉等植物的葉莖為原材料,後期廣集各地民間草編工藝之長,技藝日瑧完善,草編藝術品多次獲得省、市大獎。 |
|
|

無錫市 |
紫砂陶藝
21 / 09 ~ 17 / 10
2010
宜興紫砂陶是不掛釉的紫紅色陶器,兼具可塑性高和變
形小等特點,加之原料的獨有性,使其成為世界陶器中的珍
品,以之製作的茶具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變,具有高度藝
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徐躍出生於宜興陶藝世家,作品線條清晰,接合清脆,
不論茶壺、茶具,還是光貨、花貨等都能創作自如。2006年
被授予“宜興紫砂陶優秀承傳人”稱號,作品多次在全國展
覽、展示中獲獎。 |
|
|

南京市 |
臉譜藝術
21 / 09 ~ 17 / 10
2010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息息相關,可劃分為工藝美
術性臉譜和舞台實用性臉譜兩大類。現代臉譜藝術品,透過加
入現代元素,經寫實、變形、誇張等多種手法及使用不同的載
體如扇、葫蘆、瓷盤,使臉譜這種傳統藝術更具生命力和可觀
性。
顏蕾自幼受父親傳授京劇臉譜藝術,深受中國傳統藝術
薰陶的他積極結合西方繪畫藝術的專長,主力創作變形臉譜系
列。現為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工藝美術師,多
次應邀往海外展演,廣受歡迎。 |
|
|

泰州市
|
麵塑
19 / 10 ~ 14 / 11
2010
麵塑源自對膳食外觀的追求,利用糯米粉、麵粉及一些
防腐材料的配製,通過工藝家用手搓、揉,用刀點、切等功
夫,頃刻間可塑造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等造型的麵塑公
仔,講究小巧玲瓏,細微處見功夫。
王洪祥隨父親學藝,具深厚的繪畫、雕塑功底,其創作
的麵塑既有古典文學的傳奇人物,亦有戰爭英雄、戲曲人物,
形神兼並,每年多次參加省內外表演,有“面人王”的美譽,
是泰州地區民間藝人的代表。 |
|
|

泰州市 |
葉雕
19 / 10 ~ 14 / 11
2010
在傳統繪畫、篆刻等工藝基礎上,葉雕工藝家選取自然
落葉,以修剪、浸泡、雕刻等數十道手工工序,在樹葉上雕畫
出精美圖案。葉雕薄如蟬翼,色澤自然,樹葉獨一無二的葉脈
紋理更是葉雕作品永恆的生命象徵。
黃太生致力於樹葉雕刻藝術的研究與創作,1994年由他
首創的天然葉雕藝術作品被收入「世界健力士紀錄大全」,並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作品題材
廣泛,有歷史人物、名人手[、動物風景,被超過一百多個國
家和地區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
|
|

蘇州市 |
蘇繡
16 / 11 ~ 12 / 12
2010
蘇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蘇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工
藝美術。自明以來,蘇繡大師輩出,流派紛呈,出現一套完整
而系統的技藝法理,以針作畫,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
淋漓盡致,極富傳統書畫品味和濃厚的地方色彩。
姚惠芬生於刺繡世家,刻苦鑽研刺繡多年,現為省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所創作的蘇繡精品多次榮獲省市
乃至國家級工藝美術大獎,擅長將中國傳統水墨畫和西洋油
畫、人物肖像進行再創作,技藝僂禲C |
|
|

蘇州市 |
桃花塢年畫
16 / 11 ~ 12 / 12
2010
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並稱為“南桃北
柳”,發展於明代,當時在蘇州七里山塘和閶門內桃花塢一帶
有數十家畫舖,年產量多達數百萬張,故以桃花塢為名。桃花
塢木版年畫構圖飽滿、色彩鮮明,風格秀麗。2006年列入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喬蘭蓉現任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年畫工作室副主任、
桃花塢木刻年畫繼承人,致力桃花塢年畫創作,從多年創作中
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作品《麻姑獻壽》曾獲2007年全國首
屆木刻年畫聯展金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