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讲座简介

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拓阔文化视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特别策划“文化大师讲座”,旨在邀请国际知名的文学、艺术或文化界人士前来澳门演讲或对谈,让巿民有机会亲聆大师高见外,亦可让大众更深入了解当代的文化艺术发展现况。我们期待透过经验的交流和知识的分享,启发具国际视野的多元思考,深化澳门的文化内涵,为澳门的文化艺术发展注入源源不絶的创意和活力。

巫鸿

巫鸿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其著作包括古代和现当代两方面。前者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 《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1996)、《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2005)、《美术史十议》(2008)、《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2009)、《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後者包括Transience: Chinese Experimental Art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99), Exhibit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 (2000), 《重新解读: 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 》 (2002),Remaking Beijing: Tiananmen Square and the Creation of a Political Space (2005), 《作品与现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2005)、《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Wu Hung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 (2009),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Primary Documents (2010),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History (2014),Zooming In: Histories of Photography in China (2016)等。

讲者部份著作

讲座内容

“手卷画”是中国美术中具有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源远流长、深具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 虽然类似的绘画样式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美术中也存在,但远不具有中国手卷画的持续性和复杂性。本次讲座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的若干名作,如《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画,总结出手卷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媒材的若干基本“媒介特质”。总的说来,手卷画是一种介乎“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古代的电影或电视。它的极端的私人性——只有一名观者可以双手执卷——具有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并与特殊的艺术目的、创作环境及看画方式有关。中国古代画家发展出对手卷媒介特质的浓厚兴趣,通过对这些特质的不断发掘和创造性地运用,造就了世界美术中的一个独特的视觉传统。这也意味着,只有通过发掘手卷画的媒材特质,我们才能够开始检验它们的历史发展,探索历代中国画家是如何不断发掘手卷作为一种绘画媒材的潜力,同时在这过程中将一个空白的卷子转化为具体的、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讲座资讯

讲座主题
“移动的画面:古代中国对世界艺术的一大贡献”

主讲者
巫鸿
(着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教授)

日期
2017年8月27日 下午三时至五时

地点
澳门科学馆会议厅

讲座以普通话进行(设葡语即时传译)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报名从速


查询
(853)83996699
pr@icm.gov.mo

活动流程

14:30-15:00
开放听众签到、入座

15:00-15:10
主持人开场及嘉宾致辞

15:10-16:40
演讲开始

16:40-17:00
听众提问

17:05-17:15
讲者签书

17:15
活动结束